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准传播与网络隐私的冲突,关键在于互联网消费者对个人隐私的忧虑。事实上,就个人而言,不论是精准传播倚靠的数据收集行为,还是直接的精准传播行为,只有被互联网消费者觉察进而引发隐私担忧的时候,两者间的冲突才成立。大量消费者基于隐私忧虑,进而采取了保护隐私的直接或间接行为,就会影响精准传播的发展。互联网消费者的这种对不能控制自己信息隐私的担忧,就叫隐私关注,因此,本文将解决冲突的立足点选定为隐私关注。本研究从隐私关注出发,首先测量调查对象的隐私关注水平,然后探讨个人特征、媒介接触、群体影响、社会信任、隐私计算五个因素对隐私关注的作用,进而分析隐私关注与行为意图的关系。整个研究限定于精准传播背景下,研究内容还包括互联网消费者对精准传播行为的敏感度、态度,以及精准传播对媒介接触、群体影响、社会信任、隐私计算的影响等。数据分析显示,调查对象的隐私关注水平较高,能迅速察觉出精准传播行为;面对精准传播,最担心的问题是隐私泄露;对精准传播持负面态度;个人特征、媒介接触会对隐私关注产生微弱影响,群体影响与隐私计算作用更加明显,而社会信任会对隐私关注产生显著的反向影响;精准传播行为会影响调查对象的隐私关注水平,具体表现为精准传播行为不会引发媒介接触,群体影响,但是会降低社会信任,提高调查对象提供信息的谨慎程度;隐私关注水平越高,行为意图越明显,且消费者更愿意采用保护性手段。最后,引发对精准传播行为的全景监狱式观察的思考,以及这种行为对互联网消费者选择自由的挑战,进而讨论传播伦理问题。在文章末尾,提出本文试图解决精准传播与网络隐私冲突的策略及建议,希望能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