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经济学视野下的农地使用权流转制度改革研究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an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80年代后期以降,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在我国广大农村悄然兴起。土地流转是我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实践的产物。它不仅解决了农村土地撂荒等现实问题,而且推动了土地规模经营,加快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把农业向现代农业推进。当下学术界已经有不少文献呼吁农村土地使用权可以入市流转,但这些文献的共同缺陷是均只采用纯法学的理论分析方法分析问题,研究进路单一,缺少用法经学的广博视野对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改革进行法经济学的分析。在实践层面上,虽然现行法律未能体现允许农地使用权直接入市流转,但国土资源部等政府部门却一直在进行农地流转的探索,更为重要的是,不少省份及市县已出台了不少农地使用权流转的管理办法,可以说农地流转已经是普遍而广泛存在的事实。为此,理论研究的任务就是要在对农地流转制度改革实践的实证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法学和制度经济学的方法对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制度从耕地保护、政府角色定位等多角度进行多元博弈的分析,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性较强的法律制度改革设计方案,已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而要设计一运转良好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从法经济学角度来分析,应先理解城市化、工业化、分税制与政绩考核制背景下的流转逻辑,特别是地方政府的一系列行为;其次必须协同好政府角色定位、耕地保护、宏观调控直接的相互关联。本文共有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首先分析论述了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的一般理论。在该部分中集中对农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说、对农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的法理依据进行了探析,在此基础之上,对当下我国农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创新改革中的法律冲突问题进行了法理分析,提出了解决法律冲突的制度措施。  第二部分,对农地使用权取流转制度改革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在本部分实证研究中,笔者首先对我国农地使用权取流转制度的历史沿革做了回顾,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农地使用权取流转制度改革的现状进行了述评,尤其对几种典型的改革模式与现行制度进行了分析比较,指出了制约农地流转弊端因素所在。  第三部分,对农地使用权取流转制度改革进行法经济学分析。笔者首先对法经济学的兴起背景,研究方法的特点做了与传统法学研究方法的不同之处的比较,接着分析了运用法经济学方法研究农地使用权取流转制度改革的必要性,最后运用法学和制度经济学的方法置农地流转制度于社会制度的框架下,从耕地保护、政府角色定位等多元素,多角度进行博弈分析。  第四部分,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笔者提出完善我国农地使用权取流转制度改革的配套制度建设的构想。具体来讲,就是要在经济上建立以市场为基础,以促进生产要素流动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在法律上建构以有限政府为基础,保障农地流转中农民合法权益为核心的相关法律制度体系;在社会制度上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弱化农村土地社会保障功能。
其他文献
连环画的取景构图和处理,对一个画面来说,是为了表现这一环节上的内容和人物。但从整个作品来讲,还必须从一个故事或一段情节来考虑、组织和安排,使之成为一段完整的情节或一个统一的作品。作者的塑造人物、艺术构思、阐明主题,也是通过对画面的取景构图和处理才能传达体现的。连环画的画面很像故事员的语言,讲故事的口齿清楚、生动流畅,又能运用重轻、缓急、起伏和模拟各种音响的口技等技巧,就能把故事讲得有声有色。在连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