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铜基块体非晶合金具有较大的玻璃形成能力、极高的强度和相对低的成本,在工程上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研究块体非晶合金在超塑变形过程中的结构演变及其对其室温性能的影响,对非晶合金在超塑成形过程中的组织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水冷铜模吸铸法制备了直径分别为2 mm和3 mm的(Cu50Zr50)92Al8圆柱状块体非晶合金。对该块体非晶合金的高温压缩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和探讨了块体非晶合金在过冷液相区的塑性变形机理以及在不同塑性变形机制下塑性变形对块体非晶合金晶化行为的影响。同时,对超塑变形后试样进行了真空热处理实验,研究了超塑变形对块体非晶合金等温晶化过程及其对其室温力学性能的影响。其主要结论如下:(1) (Cu50Zr50)92Al8块体非晶合金的塑性变形行为对环境温度和应变速率极为敏感。温度为750K,应变速率小于2.5×10-3 s-1时,其应变速率敏感因子m=0.9,该合金表现为牛顿型流变;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大,其变形模式逐渐转变为非牛顿型流变。基于不同条件下的真实应力-应变曲线,建立了(Cu50Zr50)92Al8块体非晶合金变形机理与温度和应变速率的实验关系图。(2)非牛顿流变对(Cu50Zr50)92Al8块体非晶合金的晶化行为、热稳定性及其力学性能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740 K),非牛顿塑性变形促进了非晶基体中纳米晶颗粒的析出,并使得该块体非晶合金的室温断裂强度明显降低;而在相对较高的温度下(750 K),随着塑性应变量的增加,塑性变形使得该非晶合金的热稳定性降低,并导致其部分晶化,其晶化程度与塑性应变量具有直接的关系。晶化相的析出使得变形后试样显微硬度大幅提高,而牛顿型流变对该试样晶化行为的影响不是很明显。(3)对经过非牛顿变形后(T=730 K,ε& =5×10-3s-1)的试样进行真空退火处理后,该试样在室温下表现出超弹性,在非晶基体上析出了体心立方结构的CuZr相和马氏体CuZr相。当预塑性应变量为8%时其总可回复应变为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