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国和贡献国,一直是全球化的坚定支持者和维护者,“一带一路”就是中国应对“逆全球化”提出的中国方案。“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和沿线各国充分利用各国的市场提供了有利平台,无疑为经济全球化发展增加了新的动力,同时,使得沿线国家的贸易发展和贸易往来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如何化解地缘困局,促进贸易便利化,提高贸易潜力,促使整个贸易网络中国家之间的贸易联系更加紧密,是本文关注的焦点。本文以最初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65个国家为研究对象,利用2011年到2017年沿线国家的货物贸易进出口数据,通过构建贸易矩阵,生成贸易网络,进而对沿线国家的货物贸易网络展开分析:首先,本文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对贸易网络的整体情况进行简要概述;之后,将社区结构探测引入国际贸易网络,对沿线国家货物贸易网络的社区结构进行探测;最后,引入多维距离变量,进一步探究“一带一路”倡议对社区结构演变的驱动效应。实证分析结果印证了“一带一路”倡议显著增强了沿线各国间的货物贸易往来,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处于网络中心位置,容易成为网络中的中心行动者,发挥着“桥梁”和中介的作用;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多处于网络贸易边缘,易受他国“控制”;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每个国家在贸易网络中所在的位置,充分发挥贸易网络中核心国家对半边缘国家的带动作用,从而达到促进沿线各国的贸易发展目的,以中国为例,可以重点发展与中东欧和西亚北非国家的贸易关系。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推广,沿线国家货物贸易网络各社区内部以及整个货物贸易网络的贸易往来逐年密切,经济距离和技术距离在沿线国家货物贸易网络中的影响显著,制度距离在依赖于商品交换的货物贸易网络中的影响并不是显著,经济距离的显著性水平降低,意味着“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打破沿线国家间天然的地理藩篱,有助于刺激技术发展水平和创新程度存在差距的国家间的货物贸易往来,同时也使得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对沿线国家货物贸易网络结构不再起决定性作用。本文构建了一副较为完整的贸易网络分析框架,并对沿线国家货物贸易网络结构特点进行了简单阐述;使用Louvain算法对区域贸易网络的社区结构进行探测,并将其与Wasserman和Faust构建的评测体系相结合;通过引入多维距离变量,利用二次指派程序回归分析,探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社区结构演变的影响。Louvain算法以及社区探测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应用,将国际贸易往来的研究从整体层面拓展到内部结构层面,扩充该问题的研究领域的同时,对下一步将动态网络引入国际贸易网络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