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课题通过氧诱导建立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幼鼠模型,观察氧对视网膜新生血管化的病理改变,并进一步观察玻璃体内注射奥曲肽对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影响,以及对视网膜组织可能的毒性作用。 方法 将出生7d的健康昆明小鼠幼鼠36只(72眼)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8)、给氧对照组(n=8)和奥曲肽注射组(n=20)。给氧对照组和奥曲肽注射组幼鼠用自制氧箱喂养5d后取出,在实验室正常环境中喂养以建立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幼鼠模型。分别于鼠龄第12d、17d每组随机选取2只做墨汁法视网膜铺片观察;鼠龄第12d奥曲肽注射组用改制微量注射器向右眼玻璃体内注入奥曲肽溶液1μl,左眼注入等量平衡盐溶液。所有幼鼠在实验室环境中生活至鼠龄17d,将所有小鼠处死后摘除眼球组织切片高倍镜下计数血管内皮细胞核,做CD31免疫组化观察,确定内皮细胞来源。观察视网膜各层的细胞层次及有无炎症细胞浸润。透射电镜观察视网膜超微结构变化。 结果 1、墨汁灌注法视网膜铺片显示,给氧对照组和奥曲肽注射组幼鼠在12d时与对照组幼鼠相比视网膜血管明显收缩、闭塞,而在17d时出现视网膜血管扩张,新生血管形成。奥曲肽注射组幼鼠右眼较左眼视网膜新生血管明显减少。2、视网膜组织切片HE染色法行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计数,给氧对照组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细胞核数目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幼鼠,两组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奥曲肽注射组幼鼠右眼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细胞核数目明显少于左眼,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结果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奥曲肽注射组幼鼠左眼组织切片中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细胞核数目与给氧对照组幼鼠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3、CD31免疫组化显示给氧对照组幼鼠视网膜组织切片突破内界膜的细胞为血管源性。4、组织切片未见视网膜毒性和炎症反应,视网膜透射电镜未见明显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