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催化转化粗甘油产1,3-丙二醇的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k3don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3-丙二醇(1,3-PD)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发酵法生产1,3-PD以利用可再生资源等优点日益受到重视。大部分研究以纯甘油为底物,成本高,如果以粗甘油为底物,可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以粗甘油为底物,以Clostridiumbutyricum(丁酸梭状芽孢杆菌)为生产菌株,通过厌氧发酵生产1,3-PD,在粗甘油预处理、提高菌体浓度、提高单位菌体生产能力、延长发酵周期和建立动力学模型这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分批发酵结果表明粗甘油对发酵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用粉状活性炭对粗甘油进行吸附预处理可显著降低抑制作用。通过均匀设计对预处理条件进行优化,优化后活性炭用量明显降低,而预处理粗甘油的发酵与纯甘油的发酵基本没有差别。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抑制性杂质很可能是苯环类化合物。  (2)通过分批发酵考察酵母粉、谷氨酸、脯氨酸和Mn2+对菌体生长的影响。提高酵母粉浓度能显著促进菌体生长。作为渗透压保护剂,虽然能提高菌体的耐渗透压能力,但谷氨酸不利于菌体的生长,而脯氨酸对菌体生长的促进作用较低。Mn2+对菌体生长没有促进作用。  (3)试图通过提高补料分批发酵的菌体浓度来提高1,3-PD的产量。增加酵母粉的供给能显著促进菌体生长,明显提高1,3-PD的产量,但如果菌体过度过快生长,即使菌体浓度很高,1,3-PD的产量却得不到提高。分析发现菌体过度过快生长使ATP代谢偏向菌体生长,用于菌体维持能的ATP量减少,导致单位菌体生产能力下降。初始甘油浓度对补料分批发酵有重要的影响,过高或过低的初始甘油浓度或不利于菌体生长或不利于1,3-PD合成。提高种子液的菌体浓度能加速菌体生长,但使ATP代谢偏向菌体生长,不利于1,3-PD合成。以上结果表明,菌体的ATP代谢会影响单位菌体合成1,3-PD的能力,而菌体的生长速率会影响ATP代谢。  (4)分批发酵结果表明,降低培养温度能降低菌体生长速率,使ATP代谢偏向菌体维持。在补料分批发酵中通过降低培养温度,1,3-PD的浓度由49.3gL-1(37℃)提高至54.5gL-1(33℃)。降低接种量虽然能降低菌体生长速率,使ATP代谢偏向菌体维持,但最终菌体浓度降低,1,3-PD浓度没有得到有效提高。在不影响单位菌体生产能力的前提下,采用两阶段温度控制策略,1,3-PD浓度进一步提高至59.4gL-1。试图通过降低磷酸盐和(NH4)2SO4的浓度来降低菌体生长速率,但结果发现菌体生长速率不受影响。  (5)试图通过调控pH和增加(NH4)2SO4的供给来延长发酵周期,但由于pH为7.5时不利于菌体的生长与生存,两阶段pH控制策略不能有效延长发酵周期,1,3-PD的浓度只稍稍提高至61.1gL-1,而增加(NH4)2SO4的供给对发酵基本没有影响。  (6)对分批发酵过程建立了动力学模型,并考察了初始甘油浓度、酵母粉浓度、培养温度和pH对发酵动力学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培养条件对发酵动力学行为影响较大,有趣的是,提高酵母粉浓度使菌体最大比生长速率降低,但能使产物对菌体生长的抑制作用降低。某些培养条件下的发酵过程,虽然其发酵结果基本没有差别,但动力学行为差别较大。
其他文献
本文以醋酸镉、氨水、硫脲为主要原料采用化学水浴沉积法制备出CdS薄膜,深入探讨了沉积温度、沉积时间、成膜溶液的pH值、退火条件等对薄膜质量的影响。经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