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提升国内旅游需求不仅能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强民众的幸福感,还有助于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目前,中国国内旅游的发展还处于从成长期到成熟期的过渡阶段,发展潜力巨大。对中国城镇居民的国内旅游需求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探寻提升国内旅游需求以及促进国内旅游产业发展的途径,可让我们有的放矢制定旅游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引导旅游消费市场的供给和需求,提高旅游市场的交易效率。本文创新性地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更全面地对中国城镇居民的国内旅游需求进行了研究。本文用国内旅游出游率来表示国内旅游需求的数量。本文建立了国内旅游需求的DSME模型,即国内旅游需求有四大影响因素:国内旅游需求方因素,国内旅游供给方因素,政府相关因素或宏观环境因素和特殊事件因素;在此基础上,实证分析了中国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率的影响因素。国内旅游需求的质量指国内旅游对经济的贡献,本文用游客每次出游人均花费来衡量。本文利用2008-2010年期间的124196个样本进行深入的数据挖掘,运用多水平模型从微观角度研究中国城镇国内旅游游客的每次出游花费,探寻国内旅游价格、游客绝对收入和游客相对收入这几个主要经济变量的影响。从微观视角进行新时期城镇居民的国内旅游需求研究是对现有文献的补充,本文也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在样本期内,国内旅游价格、游客的绝对收入和游客的相对收入对中国城镇国内旅游游客的每次出游花费都有显著影响。关于国内旅游价格,从全国范围看,其与游客的每次出游花费同方向变动,国内旅游的需求价格缺乏弹性;分地区看,东部地区的国内旅游的需求价格缺乏弹性,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国内旅游的需求价格富有弹性,中西部地区的游客比东部地区的游客对价格更敏感。关于游客的绝对收入,其与游客的每次出游花费同方向变动,不同城市的绝对收入对国内旅游需求的效应不同,不同地区的绝对收入对国内旅游需求的影响程度也各不相同,例如中部地区的绝对收入效应总是高于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对于中高收入游客,西部地区的绝对收入效应要高于东部地区。关于游客的相对收入,其与游客的每次出游花费反方向变动,不同收入组的相对收入对国内旅游需求的效应不同。乡村旅游作为中国国内旅游发展的潜力和趋势所在,本文单列一章对其进行了研究。本文通过实地调查的方式取得第一手数据,了解城镇居民对乡村旅游的认知、意愿和行为特征;并在相关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运用Logistic模型,更全面地考察乡村旅游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性别、教育、居住地、家庭收入、健康状况、加班情况、是否有私家车、年均旅游花费、对乡村旅游的熟悉程度、对乡村旅游的兴趣是影响城镇居民是否去乡村旅游的重要因素。学历越低、离城市中心越近、家庭年收入越高、身体越健康、年均旅游消费额越高、对乡村旅游越熟悉、对乡村旅游越感兴趣的人越会去乡村旅游,男性比女性更会去乡村旅游,有私家车的人相比于没有的人更会去乡村旅游,加班越少的人越会去乡村旅游。其中,私家车是对现有文献的补充。最后,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增进中国国内旅游需求和促进中国国内旅游发展的建议:(1)提升城镇居民的消费意愿;(2)合理安排公休假,把带薪年休假制度落到实处:(3)注重营销宣传,培养居民的旅游习惯;(4)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建立健全相关保险机制;(5)提供让游客游有所值的旅游产品和服务;(6)旅游企业应注意市场细分,不同细分市场应采取不同的市场策略。同时也提出了增进中国乡村旅游需求和促进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1)一方面由政府主导合理布局乡村旅游项目的建设,另一方面对乡村旅游的主要参与者城镇居民进行乡村旅游的营销宣传,让乡村旅游的供给和需求互相推进,做大整个乡村旅游市场;(2)乡村旅游的发展要注意保护其核心资源乡村性,在开发和经营的过程中要重视环境的保护;(3)注重乡村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以及注重主要客源地与乡村旅游目的地之间的公共交通建设;(4)乡村旅游的营销推广要有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