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亚低温条件下离体大鼠肝细胞悬浮培养后的完整性和功能,为将来生物人工肝临床应用时培育生产足量功能完好的肝细胞作参考。[方法]离体肝细胞悬浮于添加有葡萄糖和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碳酸氢盐缓冲介质内30℃下孵育48h,期间及其后测定细胞的完整性和功能指标。[结果]30℃条件下离体0、24及48h内白蛋白合成及Ⅰ相药物生物转化能力无显著差异;培养24h后流式细胞仪活细胞计数和苔盼蓝清除率与新鲜肝细胞比显示细胞完整性无显著差异。[结论]亚低温30℃下悬浮培养可以使肝细胞较长时间内存活,肝细胞混悬液内的离体肝细胞在亚低温条件下能够保持较高活力。[目的]回顾性分析合并急性肾衰的肝移植受体移植术前的危险因素及肾脏替代治疗作为其移植前过渡措施的价值。[方法l研究在近年本研究组因为急性肾衰而接受了RRT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肾脏替代治疗)(血透或血滤)的肝移植受体患者。将各种不同预后的肝移植受体的临床特征分组对比分析;将接受了不同种类RRT治疗的肝移植受体临床特征分组对比分析;用逻辑回归方法分析能预测合并肾衰的肝移植受体死亡率的指标。[结果]在接受了RRT的病人中,有30%因为肝移植而存活或者出院。67.5%的患者在等待移植期间死亡。死亡患者比成功手术患者有更高的MODS评分、更低的平均动脉压,RRT的平均治疗天数在CRRT (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组和血透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与血透组相比,CRRT组有着更高的MODS评分,更低的平均动脉压,更低的血肌酐浓度。肾衰受体术前平均动脉压越低,则死亡风险越高。[结论]对患有急性肾衰的肝移植受体应用RRT是可取的。尽管死亡率仍高,但使部分(30%)病人得以肝移植而存活。考虑到肾衰不接受肝移植者死亡率极高(成活率小于10%),这种治疗对急性肾衰的肝移植受体是值得推广的。[目的]探讨影响肝移植术后早期成功率的危险因素,总结在肝移植术前应用分子吸附循环系统(Molecular Adsorbent Recycling System, MARS)的支持对术后早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肝移植病人术前80次MARS治疗的临床资料,对有关临床指标进行排序分析;术后存活30d的28例为生存组,死亡6例为死亡组,对部分术前危险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50例患者免除移植出院8例,移植前死亡8例,34例过渡到移植,移植后死亡6例。单次6小时MARS治疗较大幅度降低患者血清总胆红素、肌酐、尿酸、血氨和TNF-α(Tumor Necrosis Factor)和IL-10 (Interleukin-10)水平,伺时显著改善SOFA(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评分(P<0.05);移植手术后早期死亡危险因素与术前SOFA、肌酐、INR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国际标准化比率)和TNF-α和IL-10等存在明显相关性。[结论]术前SOFA、肌酐、INR、TNF-α和IL-10水平是移植后早期死亡的主要术前危险因素,术前MARS支持可以显著改善这些危险因素,从而可以有效改善移植成功率,甚至避免移植手术。[目的]探讨MARS在PBLT术中的应用和简化的静脉转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l研究组43例PBLT术中采用MARS人工肝及简化的静脉转流,与对照组30例未采用静脉转流的病例对照研究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无肝期时程、术中输血制品量、术后ICU停留时间、术后1月生存率和1年生存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PBLT术中采用MARS人工肝及简化的静脉转流可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