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流域水体污染治理中的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机制研究——以网络治理理论为分析视角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69600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这曾经是多么令人陶醉的一句歌词。而现在,一提起太湖,“水质恶化”、“蓝藻事件”等反映水污染的词汇立马浮现在人们的脑海之中。其实,为了解决太湖流域水体污染问题,政府、非政府组织、公民大众等主体均应发挥一定的治理作用。但由于公民大众存在着组织行动能力低下、环保意识缺乏、环境价值理念歪曲等问题,导致了其环境治理能力的分散性。非政府组织以追求社会公益事业发展为目标,具有高度信任性、组织性和跨区域协调性,恰好能够代表公民大众与政府进行合作治理。因此,本文的核心问题就是对现有太湖流域水体污染治理中的两大主体——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进行研究。在对现有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的关系状态、合作的内容与形式以及合作的成效与问题进行分析之后,我们发现,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依然沿用传统“政府强势,非政府组织弱势”的治理模式进行合作,合作形式较为单一,且非政府组织很难真正发挥出应有的治理作用。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效果不明显。太湖流域水体污染不但没有减轻,还有不断加剧的趋势。  为此,我们将区域水体污染治理的目光从太湖流域转向了与其相似的北美五大湖和黄浦江流域,以期获得一定的经验启示。结果表明,在区域水体污染治理中,政府应该主动放下身段,改变以往“全能式”的治理模式,并在水污染治理中扮演“同辈中的长者”角色。同时,政府要大力支持非政府组织的发展,非政府组织也加强自身建设,与政府一道促进水环境协调机制的建立。  结合外部的经验启示,我们尝试跳出传统“政府强势,非政府组织弱势”的治理框架,从网络治理的视角对太湖流域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现有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绩效低下的根本原因在于双方的合作结构和运作上,其中结构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双方合作的地位不平等、合作的目标与内容模糊,运作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双方缺乏沟通渠道,也没有相应的保障措施。为了改变现有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存在的困境与挑战,且在现有太湖流域网络治理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我们对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结构和运作进行了网络化的重构与再造,其中网络结构重构方面有合作关系的重新定位、信任的培育、目标与内容的确定、合作类型的多元化选择,网络运作再造方面有网络协调平台的建立、网络保障机制的完善。
其他文献
兴趣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在兴趣驱使下,学生们会产生更多学习动力,也可使学生沉浸在学习探究的热情之中,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水平不断提升.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的基础,教师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10-000-01  摘 要 在21世纪的今天,体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无论在公园、学校、运动场、网络传媒等等,都能欣赏到各种体育活动;体育欣赏可以给个人及家庭带来乐趣和幸福,给社会带来安定,能有效地占领民众的思想文化阵地,感染人们对体育的热爱,倡导社会体育的发展,促进社会文明精神文明和谐发展。  关键词 体育欣赏 方法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打击腐败行为、建设廉洁政府是各国政府坚定不移的政治立场,也是民众关心的重要民生问题。2013年,随着中共党中央全面展开和深入反腐倡廉工作,中国廉政
本研究旨在了解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 S2蛋白的抗原性,为下一步诊断试剂盒及亚单位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试验通过反转录PCR的方法扩增PEDV CH/GX/2015/750A株S2基因部分片段
在现代化教育背景下,教师们不仅需要转变教学理念、改善授课方法,也要及时借助各种先进的教育技术对学生进行引导,只有这样才能从全方位实现改革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要求,应对城乡土地空间规划的理论与方法进行解构分析,对城乡土地空间优化路径与理念进行重新梳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成为数学学科发展的重要助力,本文简单分析了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积极意义,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了新课程改
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的趋势,社会养老已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问题。“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已然传承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养老服务与政府的扶持紧密相连。养老服务市场化中政府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10-000-01  摘 要 培养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提高教学质量重要途径。体育课也和其它课程一样,是一种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如何在最短时间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改变“被动要我学的”学习态度,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参与,共同研讨的教学过程。如何调动和保持学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