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士人”是《聊斋志异》中比较突出而又重要的艺术形象,变异的士风是《聊斋志异》重要的内容,也是明末清初显著的文化现象,本文就是以《聊斋志异》士人为观照对象,以其“变异之风”为切入点,来揭示《聊斋志异》这部作品对明末清初变异士风的反映,以期能展现该时期士人的生存状态与精神状态及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本文所谓的“士人”是指已出仕的上层官吏(涵盖致仕家居的乡宦)与未仕的中下层普通士子。《聊斋志异》中士人的变异之风主要表现在“好货”“好色”“好名”等方面。《聊斋志异》中的下层士人受自身生计状况与当时经济与哲学思潮等因素的影响,其价值观念发生了改变,由“学不谋食”“以治生为俗累”转向关注生计、崇尚货利,由“重义轻利”转向“重利轻义”。其“好货”之风也主要表现在“治生”与“重利轻义”等方面。《聊斋志异》士人“好色”不仅表现在他们贪恋女色,沉迷于纵欲之具,还表现在他们情欲上的变态:喜好男色,特别崇拜女人的小脚与绣鞋。由于科举体制局限性的日益暴露以及科举竞争压力的沉重,《聊斋志异》下层士人的心态也在随之演变,由明初的“中和恬退”转向“躁竞”:他们狂热地乃至病态地追求功名,醉心于揣摩“程墨”、“房稿”与揣度考题;同时,与科举功名相联系,他们相信并实践各种迷信活动。另有一些士人因通过正常途径难以夺取功名,就铤而走险在科场中舞弊,贿买钻营。作者为了描绘这些变异士风,实现揭露并批判现实的创作目的,运用了各种各样的艺术手段,如变形、梦幻、对比、寓言等。这些变异士风对现实的影响大多是消极的,应予以批判,但有些也有其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