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全民休闲时代的到来,旅游目的地拥挤问题凸显,旅游社区既是旅游接待区域,又是本地居民生活空间。如此主客关系情景下,引发学界对旅游社区居民的休闲生活动机、制约因素和情感反应情况的思考。近年来旅游社区研究的关注点从物质生活影响研究逐渐转向情感研究,更加关注对于评估实际社会效用、社区公共政策制定更具适宜性的休闲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研究框架。 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人们的休闲生活质量与其家庭所处阶段的联系愈加紧密。围绕上述问题,本研究尝试从家庭生命周期的视角来考察旅游社区居民的休闲生活质量,不仅是旅游家庭生命周期理论新的突破,丰富休闲生活质量研究,也可以更具针对性解决旅游社区居民休闲生活质量的问题。休闲生活质量的需求动机论、活动参与论和休闲制约论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理论基础,各理论存在自身缺陷,因此,本研究尝试将需求动机论和活动参与论整合,并加入休闲制约论来做补充,旅游社区居民的分类理论工具借鉴Wells and Gubar所提出的家庭生命周期(FLC)理论,搭建MPCS休闲生活质量研究框架。 本研究主张从休闲动机、休闲参与、休闲制约、休闲满意度四大方面解构FLC框架下旅游社区居民的休闲生活质量;从个体制约因素、人际间制约因素和结构性制约因素三方面概括休闲制约,对FLC框架下的休闲生活质量做出诊断。选取位于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核心区的劳动路社区作为案例地,深度访谈27位劳动路社区居民,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对旅游社区居民的休闲生活质量进行解构,运用FLC框架刻画和解析旅游社区居民休闲生活质量。 本研究构建了MPCS四维休闲生活质量分析框架,研究验证了需求动机论、活动参与论和休闲制约论的正确性,并对活动参与论提出修正,指出逃避工作环境与增强社会交往是休闲参与的两大动因、结构性休闲制约是休闲参与的最主要阻碍因素、高层次的休闲活动参与越频繁,休闲满意度越高。 本研究指出FLC框架下MPCS模型的应用有限性,FLC框架下客观休闲参与与主观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休闲动机、休闲制约维度差异不明显。在FLC不断演进的过程中,休闲参与呈现休闲时间“U”型分布、休闲同伴中心化、休闲活动参与层次递进的特征,休闲活动满意度呈现高层次休闲活动满意度递增趋势。 本研究指出内部休闲空间配置不合理、外部休闲空间被旅游者侵占致使旅游社区居民逃离现有休闲空间。 本研究尝试探索性用个体行为及其休闲生活质量研究需跨学科的分析逻辑。 基于上述结论,提出针对旅游社区居民休闲生活质量的提升建议:针对拥挤环境下的逃避型休闲,大力发展全域运动休闲;针对高层次休闲的高质量回报,大力发展社区文化类休闲;针对FLC对休闲活动的强解释性,重点培育知识型休闲场馆;针对旅游社区的休闲机会分布不均,合理配置休闲资源。 本研究尝试探索性用个体行为及其休闲生活质量研究需跨学科的分析逻辑,构建休闲生活质量的MPCS模型,验证了该模型的适用性,指出FLC框架下MPCS模型的应用有限性。基于旅游社区居民这一特殊的研究对象,逃离现有休闲空间是旅游社区居民休闲生活质量的特殊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