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日华绘画美学思想研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ic11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明是政治腐败、思想巨变的时代,也是文化艺术发展迎来鼎盛的时代,尤以绘画艺术为最。伴随绘画创作实践的繁荣,绘画思想集前人大成也极为丰富成熟。李日华作为与董其昌、王惟俭齐名的三大“博物君子”之一,是晚明冠绝一时的书画鉴藏大家,其在绘画创作和鉴藏活动中所体现的美学思想值得研究。本文立足他的诸多论画著作文本内容,整理、分析、归纳,从认识论、创作论、鉴赏论三个方面阐述其绘画美学思想。本文在引言和结语以外,共分四章。引言对文章的研究现状、研究价值和研究方法作出介绍;结语对李日华绘画思想体系作出总结,并点明其鉴藏活动以作品本身艺术价值和历史定位为依据对画家作出评价的特点。第一章,介绍时代背景与李日华的生平交游情况,为后文对其绘画思想的分析归纳打好基础。第二章,考察李日华对绘画两个基本问题的认识,即对“韵”与“法”辩证关系和“德”与“艺”相互联系的讨论。针对晚明画坛“取韵之风”盛行导致绘画不讲章法、空疏放诞的弊端,他提出要重视“真工实能”之迹,师古、师自然,在熟练掌握专业造型技法的基础上“取韵”,实现绘画构造中“韵”与“法”的和谐统一。通过对“德”与“艺”的讨论,得出人品决定画品的结论。他所说的人品包含道德操守、文化涵养、才情风度三个方面内容,并在多读书、多探奇山水中获得。第三章,创作论。李日华指出创作主体要具备“虚静”的心态,这种虚静重在平时,在生活的态度与人格的修养,而非仅指创作时的片刻沉静。其次,绘画要重视构图布置,善“取予”,工“选胜”,做到虚实相生、有无相间。最后,绘画要以达到简淡荒寒的意境为最高追求。第四章,鉴赏论。李日华提出绘画要具备“寄情寓性”的娱乐审美目标,同时不违背“真工实能”的要求,缘情而发,因性而成。他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形”、“势”、“韵”、“性”四个递进层次的批评标准,以此衡量作品艺术水平的高低。
其他文献
残雪新世纪的小说创作呈现回归、延续与拓展的发展态势,它有对80年代作品风格的回归,也有对90年代创作思路的延续,更有受新世纪影响而进行的拓展,残雪的拓展有对当下社会问题的深
近几十年来,学者对《左传》文学方面的研究多集中在叙事手法和语言辞令上面,对于其中人物群体的研究比较分散,多集中在贵族群体的某一个阶层如士大夫、诸侯、天子等群体上面。而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现代汉语书面语非现实广义条件复句。我们在对这类复句做全面描写的基础上,借助“复句三域”视角,把非现实广义条件复句分为内容语域、认知语域、言语行为语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