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贵金属铷常与性质相近的锂、钾、钠等共存于锂云母、铯镏石等固体矿石及盐湖卤水中,提取困难,传统分离技术已较难满足航天及一些新型现代工业领域对铷资源量的需求。因此,铷的高效分离与富集技术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模拟铷、钾、钠的共存溶液和锂云母酸浸提锂残液(Rb+:80mg/L;K+:5.67g/L;Na+:17.468g/L)为铷的提取液,分别探讨了基于聚乙烯醇(PVA)包埋磷钼酸铵(AMP)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贵金属铷常与性质相近的锂、钾、钠等共存于锂云母、铯镏石等固体矿石及盐湖卤水中,提取困难,传统分离技术已较难满足航天及一些新型现代工业领域对铷资源量的需求。因此,铷的高效分离与富集技术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模拟铷、钾、钠的共存溶液和锂云母酸浸提锂残液(Rb+:80mg/L;K+:5.67g/L;Na+:17.468g/L)为铷的提取液,分别探讨了基于聚乙烯醇(PVA)包埋磷钼酸铵(AMP)的新型高效吸附材料(PVA@AMP)对铷的选择性吸附分离方法,和基于二环己烷-18-冠-6醚(DC18C6)为载体的三个系列性聚合物包容液膜,在外电场耦合下的电驱动液膜分离技术对铷的选择性传质行为。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以聚乙烯醇(PVA)为聚合物基材,磷钼酸铵(AMP)为离子交换剂,制备了PVA包埋AMP的铷离子交换吸附材料(PVA@AMP)。在1m L/min流速的单柱动态吸附条件下,通过单因素法考察了AMP含量、致孔剂聚乙二醇200/丙酮/乙醇及其含量、3%戊二醛水溶液交联反应时间等,对PVA@AMP形貌、结构及吸附性能等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PVA@AMP对AMP的最大包埋量不易超过45%,在此范围内,Rb(I)的饱和吸附量QRb随AMP含量的增加而增大。PEG200的致孔效果优于丙酮和乙醇,20min的戊二醛交联反应有效解决了PVA的溶胀行为。PVA@AMP的表面有丰富且规律的条形丘壑状的褶皱组织,层次分明,在AMP含量为45%,PEG200用量为2m L/0.25g PVA,交联时间为20min(3%戊二醛水溶液)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下,PVA@AMP对Rb(I)的饱和吸附量为24.21mg/g,铷/钾、铷/钠分离系数SRb/K、SRb/Na分别为19.8、54.3。(2)以模拟含铷溶液为吸附液,在优化的单柱动态吸附工艺条件下,考察了PVA@AMP对Rb(I)、K(I)、Na(I)的吸附动力学和Rb(I)的等温吸附行为。结果显示:PVA@AMP对K(I)、Na(I)的吸附更符合拟一级动力学模型,而对Rb(I)的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表明PVA@AMP对Rb(I)为化学吸附过程,而对K(I)、Na(I)为物理吸附过程;PVA@AMP对Rb(I)的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模型,为多分子层吸附。以去离子水为洗脱液,对PVA@AMP表面物理吸附的K(I)、Na(I)洗脱率超过98%,Rb(I)的损失率不足5%。以20%NH4Cl为解吸液,在流速为0.5m L/min时Rb(I)的解吸率可达99%。(3)以聚氯乙烯(PVC)为基础聚合物,二环己烷-18-冠-6醚(DC18C6)为载体,分别以三辛基甲基氯化铵(Aliquat 336)、正辛醇(OCT)、三辛基氧化膦(TOPO)为塑化剂,制备了三个系列的聚合物包容液膜PDA-PIM、PDO-PIM、PDT-PIM。以含钾、钠、铷各30mg/L的模拟溶液为料液相,渗透系数P和选择系数S为指标,在外电场耦合下,分别考察了电压、PIM组成、反萃相环境等因素,对三个系列的PIM传质铷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三种PIM对铷、钠、钾的渗透系数随外电场电压的增加而增大;膜组成为P25D3.5A25(w/w/w)的PDA-PIM传质性能最佳。在解析相为去离子水的条件下,PDA-PIM对铷的选择性随着外电场电压的增加而升高,在180V时,PRb=12,SRb/Na=11.2,SRb/K=2.4,但稳定性不足;PDT-PIM在电压为180V,膜相为P25D3.5T10的最佳实验条件,PRb=2.59,SRb/Na=14.44,SRb/K=1.88。但PDT-PIM传质性能稳定,经四次循环实验后的PRb、SRb/Na分别下降仅4.6%和0.5%,在81.5h内对350m L模拟溶液的铷、钠富集倍数分别为3.02和0.50;外电场耦合下的PDO-PIM对三种金属离子均具有较高的传质系数,膜相为P25D2.0O40的PDO-PIM在电压为180V时对Rb(I)的渗透系数可达115.93,但SRb/Na仅为3.89。
其他文献
传统民居是我国文化传承的媒介之一,具有极强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西北地区砖箍窑洞是我国黄土高原的特色民居,在陕北红色革命区、山西、河南和甘肃陇南等地都有广泛分布,具有造价低、环保、冬暖夏凉等其他结构不具备的优势。但该结构在多数设防区域都未采取抗震措施,缺少相应的地震破坏机理研究以及设计依据。本文对独立式砖箍窑洞进行地震响应分析,提出砖箍窑洞的损伤量化指标,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地震易损性分析,并提出设
钼钛锆合金(TZM钼合金)由于其高熔点、高强度、低线膨胀系数和良好高温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发电、核反应堆等领域。目前,对该合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第二相粒子的细化和均匀化,以提高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随着TZM钼合金应用领域的不断推广,对其在强腐蚀环境下的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仅有个别学者对钼合金在海水、酸性、碱性等腐蚀环境中的电化学行为做了初步研究,关于第二相对合金耐腐蚀性能的影响规律和机理
地震和火灾是严重威胁建筑物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自然灾害,我国是地震频发的国家,由地震引起的次生火灾常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以及人员伤亡。钢筋混凝土梁在框架结构中是保证结构整体有效性的关键部件之一,框架梁在经历地震和次生火灾作用后,其性能会变得更加复杂,因此为了探明震损混凝土框架梁在次生火灾中的耐火性能,有必要深入开展相关研究。本文首先依据大量混凝土框架结构振动台试验和实际震害资料,统计归纳出震损钢筋混凝土
氮氧化物是主要大气污染物之一,可导致酸雨和光化学烟雾等现象,严重危害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是目前市场应用最广泛,氮氧化物控制效果最好的烟气脱硝方法,锰铈系SCR催化剂因具备良好的低温活性而被广泛研究。目前对锰铈系低温催化剂的研究多重于催化剂性能的研究,关于中毒及再生研究较少,Pb是燃煤锅炉烟气中代表重金属之一,同时燃煤烟气中还存在一定浓度的SO2,相关研究表明,SO2和Pb
在严寒的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都会出现积雪结冰的现象,尤其在北方山岭路段,冰雪灾害会严重影响道路行车安全,为了确保道路安全通行,目前普遍使用撒布融雪剂的方式解决道路积雪结冰问题。撒布融雪剂使清雪效率大大提高的同时带来的危害也不容忽视,诸多道路研究人员发现,道路融冰除雪中广泛应用的氯盐融雪剂不仅对道路材料本身具有腐蚀性,而且对道路的附属设施及周边环境具有较大不良影响,因此通过研发,得到了三种对道路附属
全钢型附着升降脚手架是适应超高层建筑结构施工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附着升降脚手架是建设部推广的“十大施工新技术”之一,因其具有安全度高、周转快、缩短工期等优点,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然而,全钢型附着升降脚手架因其特殊的全钢结构,造价相比其他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略高,且在建筑工程事故中,由脚手架引起的安全事故没有得到有效地控制,给人们及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严重阻碍了我国
G115钢是由钢铁研究总院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马氏体耐热钢,拟用于650℃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目前,G115锻件已应用于超超临界电站的大口径锅炉管,但国内外对G115铸钢的研究尚少。本文开展对G115铸钢组织与性能的研究,旨在为超超临界电站蒸汽轮机的汽缸、主蒸汽阀门等铸造部件的热处理工艺提供技术支撑。基于热力学软件Thermo-Calc对G115钢的计算分析和研究经验,采用真空感应炉熔炼了2
本文以我国科创板差异化表决制度相关法律问题为研究对象,以国际资本市场激烈竞争、我国经济增长动能转换以及完善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为研究背景,以股东异质化前提下如何平衡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利益为基本路径,综合运用体系分析及功能对比的方式,分析差异化表决制度的具体内涵和法律本质,并且论证差异化表决制度引入的理论基础,探究差异化表决制度本土化影响因素及我国本土需求,实践考察差异化表决制度的规则运行逻辑,对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住宅建筑施工周期、成本和造型等很难满足民众的需求。同时为了响应国家相关政策的积极推广,本课题组提出了以壁式钢管混凝土柱为技术核心的WCFTS(Walled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 System)绿色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体系。基于壁式柱大长宽比截面的特点,面外方向不主动承担弯矩而铰接方式又不够经济,因此采用半刚性连接方式。基于此,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研究
近年来,钢结构因其材料性能优良而被广泛应用在实际项目之中,但对于长时间处在海洋大气环境下的项目,钢结构易被腐蚀且锈层发展的较快,即使通过保护也难以避免钢材锈蚀。腐蚀不但会造成构件截面面积的损失,还会使构件的表面形貌变得复杂,蚀坑处易发生应力集中,使得钢材的承载性能和抗震性能变差。针对以上问题,本课题从板材试件和构件两个部分分别研究锈蚀对于钢材的各项力学性能和抗震性能的影响和退化规律。本课题的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