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已经成为很多跨国制造企业的全球生产基地,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中国国内企业综合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大在华跨国制造企业纷纷加大了零部件本土化采购的力度。而本土化采购进程却不是一帆风顺的,跨国制造企业同本土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存在着不少问题,突出地表现为本土供应商的技术实力的不足以及在管理文化层面上双方的差异。这些问题大大影响了跨国制造企业本土采购的信心。究其原因,跨国制造企业在本土化采购之初,想急于实现本土化采购的带来的成本降低等好处,而忽略了对本土供应商特点的分析,在选择上没有进行严格把关。跨国制造企业逐渐意识到,科学的本土供应商选择是本土化采购战略成功的至关重要的一步。
通过综述本土采购的研究成果,发现对本土化采购过程中供应商选择的问题研究并不多,仅有的研究中,其供应商选择的指标涵盖不够全面,而且各指标研究的深度也不够。本论文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在华跨国制造企业本土采购中供应商选择进行深入的研究。
首先,通过对跨国制造企业本土采购的动机、特点及趋势的研究,结合中国供应商的特点,提出了本土供应商选择的流程和本土供应商选择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从质量、成本、交货、柔性、发展潜力、合作兼容性及社会责任7个大方面对本土供应商进行考察。不仅指标涵盖较为全面,并且对各指标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其次,本论文在对各评价方法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和熵值法的组合权-灰色关联分析综合评判模型。该评判模型采用组合权重和灰色关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弥补了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等权排序的不足。组合权重融合了主观和客观赋权法的各自的优点,并对组合权重确定时传统的乘除算法进行改进,使权重的确定更为科学。
最后,通过A公司的本土供应商选择案例研究,对文中提出的本土供应商选择指标体系和综合评判模型进行可行性验证,得出了本论文提出的本土供应商选择模型是具有实际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