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指示是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无论是在日常对话中还是书面篇章中,指示词都是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类词汇。论文主要以语言类型学中的蕴含共性理论和语用理论为基础,从指示词的体系层级分类和语用功能方面对韩国语、汉语和越南语中的指示词进行了对比考察,目的是找出三国语言指示词的共性和个性。旨在为外语学习者提供一定的帮助,同时也希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人们对语言共性现象的了解。论文研究结果如下:首先,从指示词的体系层级分类及其分类参项来看,汉语是2分体系,主要影响参项是距离参项;韩国语和越南语都属于3分体系,影响韩国语的参项主要有距离、参与者和可见/不可见参项;而影响越南语的参项主要是距离和可见/不可见参项。通过考察发现,汉语和越南语的指示词体系倾向于距离,而韩语的指示词体系则倾向于参与者。在此基础上,我们总结出了“其它分类参项)距离参项”的语言蕴含共性,即距离参项是划分指示词体系的根本参项,其它参项处在距离参项的外围。其次,从指示词的直指功能来看,汉语的“这、那”都可以行使人物指示、事物指示、空间指示和时间指示功能,即在直指功能上汉语的指示词是2分的。而原来属于3分体系的韩语和越南语指示词在行使直指功能上则有一定的限制。韩语的,,在空间指示时都可用,而当指示对象为不可见的人物或事物时,只能用,并且不能用于时间指示。越南语中只有近指和远指指示词能用在时间指示,超远指指示词不能指示时间。以此为基础,我们总结出了“时间﹥人物/事物﹥空间”的语言蕴含共性序列,即在一种语言指示系统中,如果指示时间的词是N分的,那么指示人物、事物和空间的词也至少是N分的。最后,在指示词的篇章指示功能上,由于资料缺乏,我们只对韩语和汉语进行了对比。相同点是韩语中的‘’不具备篇章功能,因此指示词在行使篇章指示功能时,汉语和韩语都是2分系统,指示词独立使用和“指示词+NP”是韩汉语行使回指功能的主要形式,NP和VP都可以成为其回指内容。韩语和汉语的指示词都有预指功能,并且都有引起悬念,使听者/读者集中于后续内容的文体效果。不同点是当指示词单独回指并且先行词是VP形式时,汉语的“这、那”都可用,而韩语中只能用‘’,并且汉语的“这、那”可以用“这/那’+一+VP”的形式回指VP,而韩语无此用法;汉语的指示词在篇章中可以同时行使回指和预指功能,而韩语则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