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杂交后代遗传变异分析与标记检测群体构建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liwulai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蔗是最重要的糖料作物,占我国食糖产量的90%以上,同时它也南方地区生产燃料乙醇的最佳可再生能源作物,品种改良对提升甘蔗产业竞争力意义重大。迄今,常规有性杂交和系谱选择育种仍然是甘蔗品种改良最重要的方法,但是,甘蔗遗传背景复杂,杂交后代群体庞大,品种育成的概率约为1/300000,提高杂交后代优良株系选择的准确性和效率是关键。另一方面,我国80%蔗区为旱地,由黑粉菌(Ustilago scitaminea)引起的甘蔗黑穗病在旱地甘蔗上发生严重,该病已成为我国甘蔗生产上最严重的真菌性病害,发病蔗茎无商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小麦新品种川农16的突出优缺点,选择了与之互补的新材料99E18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经过5年选育获得一批符合育种目标的、各具特色的新品系,并对其进行了鉴定与评价。主要结果如下: 1.川农16与99E18之间在农艺性状、抗病性、DNA水平以及生化水平均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在千粒重、抗病性和生化水平上表现出很强的互补性。川农16属穗数型品种,表现出高产稳产,品质检测为弱筋,蛋白质含量仅1
新疆稻麦(Triticum petropavlovskyi Udacz.et Migush,2n=6x=42,AABBDD)是中国特有的地方小麦品种,分布于新疆和西藏。细胞学研究的结果认为新疆稻麦有1~2条染色体与普通小麦不同
大豆原产于中国,是重要的油料作物。我国大豆单产相对较低,高产是大豆育种最重要的目标,株型育种是产量改良的有效途径。大豆曲茎是一种特异株型,其主茎弯曲,节间缩短,植株矮
氮肥问题是作物生长监测、生产管理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合理的氮肥运筹在确保高产的同时,还能提高氮素利用效率,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本研究以长江下游稻麦两熟区冬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