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兰魁管弦乐《音诗—丝路断想》创作技法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z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兰魁作为西北地区作曲家的代表之一,他的创作涵盖了非常多的音乐体裁,包括交响乐、协奏曲、室内乐、舞台剧音乐、艺术歌曲、话剧音乐以及大量的电影、电视剧主题曲。本文通过选取韩兰魁有关于丝绸之路音乐创作的重要作品之一,管弦乐《音诗——丝路断想》,主要对作品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以及创作技法进行了陈述与研究,进一步了解《音诗——丝路断想》的音乐创作手法。该管弦乐创作于2003年,这首管弦乐作品最初是民族管弦乐队演奏的作品,最终改写为西洋管弦乐队作品。本文立足于音乐本体的研究,通过对《音诗——丝路断想》总谱的深入分析与研究,运用传统理论技术手法,对作品中有特点的创作技法进行探讨,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分析旋律特征、和声运用、复调手法与配器手法等在管弦乐创作中的主要特征,不拘泥于面面俱到的分析,更多的根据论文写作需要目的进行分析,发现有特点、有代表性的作曲技术。总结出韩兰魁音乐的创作特点和他如何运用西方作曲技法创作出具有民族风格的音乐作品,观察其体现民族化特色的因素。本文主要对管弦乐《音诗——丝路断想》的创作技法进行了阐述,论文共分为五章:第1章,主要陈述了作曲家的背景以及创作此作品的背景。分为三节,第一节主要对韩兰魁的学习经历以及创作历程进行了阐述;第二节则介绍了《音诗——丝路断想》的创作背景;第三节则是一个小总结。第2章,《音诗——丝路断想》的曲式结构。共分为四节,第一节主要罗列了此作品的乐队编制,展现了作曲家运用中国音乐元素的特点;第二节是对整体的结构特点进行了罗列,使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乐曲所使用的曲式结构、小节数、调号、拍号以及速度;第三节对各乐章的曲式结构进行了详细的罗列与说明,第三节又分为四个小节,分别对四个乐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第四节则是对本章的一个小结。第3章,《音诗——丝路断想》的旋律特征与复调手法运用。分为三节,第一节主要分析了作品的旋律特征,包括两点,一是音高特征,另一是节奏特征;第二节是对复调手法运用的分析;第三节则又是对本章内容的小结。第4章,《音诗——丝路断想》的和声运用与配器手法。分为三节,第一节是对和声运用进行分析,乐曲中大量使用了三和弦,还有七和弦、九和弦、十一和弦甚至十三和弦的运用也极为广泛;第二节主要分析了作品的配器手法,其中分为五个小节进行分析,分别是弓弦乐器的运用、木管乐器的运用、铜管乐器的运用、装饰性色彩乐器的运用以及打击乐器的运用;第三节是对本章内容的小结。第5章,关于《音诗——丝路断想》的认识。分为三节,第一节是对民族化特色形成因素的阐述,分为四个小节,分别是地域文化因素形成的民族化、史诗性品格形成的民族化、民族音乐语言形成的民族化以及时代性主题形成的民族化;第二节主要使就阐述了通过了解韩兰魁认识作品的创作手法对笔者的个人启示;第三节是对本章内容的小结。最后文章进行了总结性的结语。
其他文献
为降低微处理器中片上Cache的能耗,设计一种基于预缓冲机制的指令Cache。通过预缓冲控制部件的预测,使处理器需要的指令尽可能在缓冲区命中,从而避免访问指令Cache所造成的功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业产业化经营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陕西省陇县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总结了其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其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
企业组织演化研究总是围绕世界经济中心进行.本文认为,外围企业与中心存在显著差别:企业运行的市场环境具有不确定性、不完善性;来自中心的技术转让与产业转移导致外围企业组
卫星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国家安全、军事环境监测、电子对抗等军事高科技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接收软件是控制卫星接收系统稳定工作的关键因素。在规范化的软件生产中,离开了软件
教学信息反馈是高职教学管理非常重要的手段。基于校园网的教学信息反馈系统突破了时空束缚,具有操作简便、灵活,调查人群广、反馈及时、针对性强等特点。本文就高职教学信息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