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肺复张的动物模型建立目的:探讨日本大耳白兔气道内支架置入技术和方法,评价气道内气管-支气管分支部分覆膜盲端内支架(习惯称为子弹头内支架)封堵和取出法建立肺不张后肺复张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旨在建立一种新的接近生理状态的阻塞性肺不张的肺复张动物模型,为临床研究和治疗肺不张奠定科学基础。方法: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52只,雌雄不限,体重2.33-3.12kg,平均为2.75kg。随机分成4组,即一周、两周、三周、四周组,每组13只。在DSA引导下使用浅麻醉方法,在52只兔气道内置入子弹头内支架。分别于内支架置入后1周、2周、3周、4周取出支架,术前和在规定时间内分别测量体温、体重、MSCT等,判断是否形成肺不张以及不张肺是否重新复张。结果:置入52枚支架,成功40例,置入成功率76.9%;40只实验兔,术后死亡14例,成活26只,全部形成肺不张,肺不张成功率76.9%(40/52);成活的26例实验兔,成功取出支架25例,取出成功率96.2%;不复张2例,复张率92%。结论:DSA引导下使用浅麻醉方法,置入子弹头内支架再取出的方法制作肺不张和肺复张动物模型,方法简单,操作容易,内支架置入成功率、取出成功率、肺不张形成率和肺复张成功率均较高。第二部分肺复张和复张性肺水肿的MSCT和病理学对比研究目的:阻塞性肺不张积极进行复张治疗是临床挽救肺组织消除并发症的唯一有效措施,但是复张的可能性和时间性认识不一,复张性肺水肿的发生机制尚未明确。本实验探讨肺复张和复张性肺水肿动物模型的MSCT和病理学的相关性,有助于临床上诊断和疗肺不张和复张性肺水肿。方法:选取52只成年健康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4组,每组13只。每只实验兔放置子弹头内支架制作肺不张模型,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支架取出,测量MSCT值并处死,取复张肺组织并切片,光镜下观察不同组复张肺的病理变化,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随着肺不张时间的延长,复张肺的CT值升高,MSCT影像征像和病理变化的相关性如下:肺不张一周,肺泡上皮细胞无明显破坏,肺间质毛细血管扩张充血,间质轻度增厚,肺复张情况好,2h肺组织密度接近气体密度-1000HU。肺水肿发生后,CT值为-400HU--500HU,小于水密度,大于气体密度。肺不张两周,间质明显增厚,开始出现纤维化,肺复张程度不及一周组,2h观察CT值为-600—-700HU,复张程度小,肺水肿发生不严重,48小时后CT值为-450—-650HU。肺不张三周四周,肺泡上皮细胞发生水肿变性,间质增厚更加明显,纤维化程度更加严重,大量淋巴细胞聚集在间质内,肺间质弹性下降,2h肺组织几乎不复张,CT值为-200HU—-400HU,48h复张情况稍改善,肺水肿发生程度很小,CT值由进入肺泡内的气体量决定,为-400HU—-600HU。结论: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肺不张时间越久,复张越困难,但肺水肿发生率越低。肺复张时间越久,但肺复张情况越佳。临床应当第一时间施行肺复张术,并严密预防复张性肺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