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L3~5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术式在椎间盘摘除后对脊柱力学分布的影响。方法:选一名既往无脊柱疾病史的男性志愿者,收集腰椎CT数据构建有限元模型并验证有效性。在L3/L5脊柱正常模型Ⅰ的基础上建立L4/5阶段单开窗髓核摘除手术模型Ⅱ,MED(椎间盘镜)手术模型Ⅲ,PELD(椎间孔镜侧路)手术模型Ⅳ,关节突关节切除术模型Ⅴ。给予特定加载条件,分析模型在垂直、前屈、后伸、左右侧曲、左右旋转7种工况下L4/L5阶段脊柱、椎间盘和左右关节软骨应力分布及腰4椎体位移。结果:建立的模型有效。从腰4-5椎间盘等效应力分布看,模型Ⅳ应力集中最小。从腰4椎体等效应力分布看,模型Ⅳ在垂直左倾大于模型Ⅲ,在垂直右倾仅次于模型Ⅴ外,其它都接近模型Ⅰ。从腰4椎体左侧关节软骨等效应力分布看,模型Ⅳ和Ⅲ的应力分布基本接近模型Ⅰ。从腰4椎体右侧关节软骨等效应力分布看,模型Ⅲ、Ⅳ术后早期避免左右旋转活动,而模型Ⅲ和Ⅴ避免左右侧倾活动。从腰4椎体位移分布看,关节突关节切除多易发生位移而不稳,模型Ⅲ和Ⅳ在手术模型中具有更好的优势,二者无差异。结论:后路椎板减压面积范围越小,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越小,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对脊柱生物力学影响较小,能获得良好的远期生物力学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