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比较药物性肝炎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及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水平变化,观察柔肝法拟方对药物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在此基础上检测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以进一步分析柔肝法拟方对药物性肝炎患者血清MDA、NO的影响,以探讨其可能治疗药物性肝炎的机制。方法:收集、观察、整理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肝胆科病房60例符合药物性肝损伤肝细胞型(药物性肝炎)西医诊断标准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在停用致肝损伤药物以及一般治疗基础上进行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柔肝法中药联合还原性谷胱甘肽针2.4g加液静滴,每日一次;对照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针2.4g加液静滴,每日一次。疗程均为3周,随访2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肝脏转氨酶水平变化以及其临床症状对比情况,检测其血清MDA、NO水平变化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下降,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更为明显,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LT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降低,且治疗组治疗后ALT水平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LT水平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3.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ST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降低,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AST水平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ST水平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LP、GGT、TBIL水平均较治疗前有降低,且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LP、GGT、TBIL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MDA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比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MDA水平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NO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比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NO水平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1.柔肝法拟方联合还原性谷胱甘肽可降低药物性肝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表明柔肝法拟方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取得确切治疗效果。2.柔肝法拟方可降低药物性肝炎患者血清ALT、AST水平,表明柔肝法拟方可抑制肝脏转氨酶ALT、AST活性,修复受损肝细胞,减轻肝脏炎症。3.柔肝法拟方可降低药物性肝炎患者血清MDA、NO水平,表明柔肝法拟方可能通过降低患者血清MDA、NO含量,抑制脂质过氧化,稳定肝细胞膜结构,减轻肝脏炎症反应,改善肝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