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A286合金是一种奥氏体高温合金,基体为15Cr-25Ni-Fe,在650℃工作温度下可以保持较好的屈服强度和蠕变持久强度,同时又兼顾耐蚀性、加工性能以及焊接性能,是航空发动机和汽车发动机的紧固件的重要原材料。一般A286高温合金的紧固件通常采用室温或者低温成形,而A286合金大型紧固件在较高温度下变形,当变形温度在950℃以上,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较低,且会对合金产生一定程度的氧化。为了解决上述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286合金是一种奥氏体高温合金,基体为15Cr-25Ni-Fe,在650℃工作温度下可以保持较好的屈服强度和蠕变持久强度,同时又兼顾耐蚀性、加工性能以及焊接性能,是航空发动机和汽车发动机的紧固件的重要原材料。一般A286高温合金的紧固件通常采用室温或者低温成形,而A286合金大型紧固件在较高温度下变形,当变形温度在950℃以上,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较低,且会对合金产生一定程度的氧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研究了A286高温合金在中高温条件下的热镦成形及后续的组织优化工艺,为此展开了以下工作和研究:1.A286高温合金中高温热加工图。采用Gleeble热压缩实验,得到A286高温合金在600~900℃的变形温度下,0.1~10s-1的应变速率下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并绘制相应的热加工图,判断A286高温合金在中高温度下热镦成形性能。采用有限元软件对一种A286高温合金螺母进行中高温下的热镦成形模拟,可知在600~900℃的温度下,均可以对A286高温合金螺母完成热镦成形,成形能力随着成形温度的增加而变强,热加工图中700℃以下和800℃、900℃的在应速率为0.1s-1时出现失稳区域,可以判断在700~900℃,应变速率在1s-1和10s-1时成形能力比较好。2.A286高温合金中高温加工热镦组织。通过XRD、OM、SEM等表征方法,对不同条件下的热镦试样的微观组织进行表征分析,分析热镦后的组织和析出相。并通过显微硬度测试检测热镦后产生的加工硬化程度。结果表明,经热镦后,A286高温合金仍然是单一的奥氏体组织,晶粒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破碎变形,加工硬化随温度升高而减弱,未析出有害相σ相和η相,随着热镦温度上升,会在晶界处产生碳化铬,其属于Cr7C3类型,碳化铬有利于提高合金的强度,因此在600~900℃的条件下进行热镦成形是完全可行的。3.A286高温合金中高温加工组织优化。设计A286组织优化实验,通过相应的表征方法对组织进行表征,组织优化后,变形组织变为细小的等轴晶粒,未发现有害相的析出,在基体上析出了大量的γ`相,是A286合金的主要强化相,结果表明通过不同条件的组织优化实验可以控制晶粒的大小和γ`相的析出量,从而优化热镦成形的A286合金组织。结果表明:A286合金在中高温下热镦成形是可行的,并通过热处理实验对热镦变形组织实现晶粒细化和组织优化。
其他文献
半导体氧化物纳米材料表面超疏水性能的实现有效地拓展了其在光、电、磁等领域的多功能应用,并呈现了一些新奇的功能特性。光控超疏水-超亲水可逆转变在氧化物纳米材料上的实现为智能型器件、可调控油水分离等装置的设计提供了有益途径。然而,氧化物纳米材料光控超疏水-超亲水可逆转变机制尚不清晰。本文以ZnO、Ti O2和Sn O2为模型材料,研究了紫外(UV)照射条件、气氛环境、表面缺陷变化等因素对材料表面润湿性
化石燃料的过度利用和不可再生资源的大量开发引发了严重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一系列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利用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这类能源通常具有间歇性、离散性等不确定因素,严重限制了它们的大规模应用。氢能源的能量密度很高,在不久的将来有希望成为化石燃料的替代品。目前,贵金属Pt仍是当前催化制氢的最优选择,然而Pt基催化剂本身的高成本和稀缺性严重影响了其广泛应用。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开发
多层模糊最小最大神经网络是一种结合集成学习方法和多项式神经网络结构改进的模糊最小最大神经网络。模糊最小最大神经网络是一种经典的模糊神经网络,在处理分类问题时会展现出不错的性能,但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1)模糊最小最大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对样本的输入顺序十分敏感。(2)模糊最小最大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中存在人为设定的参数,对训练结果影响较大。本文提出多层模糊最小最大神经网络针对这些缺点进行改进,主要的创
对照浙江省水利科技发展“十三五”规划,系统分析、研究浙江省水利科技在“十三五”期间科研成果的特点和发展轨迹,对2016—2020年浙江省水利科技创新奖获奖成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浙江省水利科技创新紧紧围绕水利重点工作,呈现出以下特点:研究类型由理论研究向应用研究转变;重大水利项目科技研究得到重视;创新主力军以副高及以上职称、硕士学历、且年龄在40岁上下的人群为主;创新主体以事业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高压直流电源渗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医疗器械、军工设备和农业生产等更多领域都有着重要地位。高压直流电源朝着体积减小、开关速度加快、集成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传统的高压直流电源已经不能满足各个领域技术应用的需求,考虑如何利用高效率的控制策略来提升系统的综合性能已经成为了高压直流电源领域的核心问题。本文以开关电源为基础,研究和设计了基于STM32的高压直流电源系统。首先
一次性末梢采血针(简称采血针)是糖尿病人自测及医疗诊断的必要手段。目前,采血针的质检环节主要依靠人工检测,为了观察到明显的缺陷特征,采血针检测需要在强光照射下进行,长时间的重复检测工作会使检测人员产生视觉疲劳,影响检测的稳定性。为了实现采血针检测自动化,提高采血针检测的速度和精度,本文研究了基于深度学习的采血针缺陷检测算法。主要工作如下:(1)本课题研究的采血针对象具有目标数量多、缺陷品占比少等特
随着互联网科技和人工智能的不断迭代,为了符合信息多元化的发展态势,跨模态检索逐渐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因为基于哈希的方法所占用的存储空间小,而且具有较快的检索速度,所以其在跨模态检索中备受关注。本文从有监督哈希和无监督哈希两个角度展开研究:提出了一种有监督跨模态哈希方法,称为基于三重融合的共享语义深度跨模态哈希检索方法(SSTFH)。现有的大多数跨模态哈希方法仅仅在最后映射得到的哈希码施加约束来进行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风电项目得以迅速发展,2020年国内装机已近3亿千瓦。但随着国内风电装机容量迅速攀升,国家要求后续风电项目平价上网。而海外许多发展中国家却出台了风电发展规划,大多采用BOT模式吸引国际投资者。但海外风电BOT项目面临的国际环境错综复杂、社会环境多变、项目成本远高于国内,使得投资海外风电项目的风险远高于国内同类项目,风险管理成为海外风电BOT项目的重中之重。故本文对越南投资的风电B
胶囊机器人自问世以来,因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巨大潜力而受到广泛关注,为人体胃肠道的检查与治疗带来了历史性的进步。近年来,具有多种功能的磁控式胶囊机器人展示出了巨大的潜力,如图像采集、靶向施药、取活检等。而多个携带单个功能模块的胶囊机器人协同工作可以避免单个胶囊机器人因集成模块较多、体积较大而无法在临床上应用的问题。所以如何实现多个可携带单个功能模块的胶囊机器人在同一磁场环境下协同控制成为亟待解决的难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速度越来越快,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城市化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关键阶段,然而与之相随的一系列城市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城市功能区的划分在解决城市化问题、合理分配城市空间结构和资源上具有重要意义。城市功能区的准确划分,一方面有助于展现出当前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空间结构不合理之处,另一方面有助于为未来城市的发展提供规划指导。在传统的城市功能区识别中,多采用基于遥感图像识别方法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