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双历法结构”形成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至20世纪三十年代中期,近代中国经历了一系列历法改革:将当时西方通用的格列高利历(Gregorian calendar)引入中国,令中国本土传统夏历让出国家历法地位而退居民间社会。民国“双历法结构”就是在此历法改革过程中逐渐形成。在中国近代化浪潮中,传统夏历受到时人批评,并有少数知识分子开始私自改变纪年方式。但1912年之前,夏历始终是国家首肯的官方历法。直至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发布“改历改元”命令,中国才第一次以阳历(即格列高利历)为官方历法。此后,国家政权几经更迭,但阳历却逐渐在民国社会上层占据一席之地。然而,民国初年中央政府虽下令改用了阳历,却未曾废除旧历(即夏历);反而明确肯定“新旧历并行”的国家历法政策。这使得近代中国首次出现两种性质历法并用。单一国家历法体系被打破,从此民国历法开始向“双历法结构”发展。新旧历法并行于一国之内,自然令社会产生诸多变化。日常生活中涉及到日期、历法时间的方面,多因改用阳历而受到近代西方影响。民众在适应双历法过程中,对新旧历的态度和反应亦有所不同。这种新旧历并用状态持续到1928年,才被国民政府“普行国历(即阳历),废除旧历”政策打破。1928年至1934年间,政府集中力量废除旧历,欲使国历成为民国唯一历法。此次历法改革涉及范围较民初更为宽广,政策不只局限于历法本身,更重视对历法相关社会文化方面的改革。废除旧历改革,不只停留在社会生活层面,更深入至文化观念;这是民国近代化程度加深的必然表现。但最终废除旧历的政令难以实现,民间仍旧两种历法并用,政府于1934年初不再干涉民众过旧历新年。从此“废除旧历”也逐渐少被提及,不再是一项强制命令。而后,中国历经抗日战争和内站,历法改革不了了之;但“双历法结构”却在此过程中发展成形,并被国民坦然接受。民国“双历法结构”形成既受世界历法影响,更是由中国社会发展阶段而决定。西方各国普用格列高利历,中国欲进入世界体系,与外国增强交流联系,需改用阳历。且根据国内工商业发展水平,部分民众社会生活的近代化程度加深,也势必需要引入阳历。换而言之,因为民国经济、社会的西化、近代化发展,而产生了对阳历的需求。但普通民众、特别是广大农民依然生活在传统农业社会,仍需要夏历来满足农业生活。所以,民国形成了以新旧历法并行为表现特征的“双历法结构”。同时使用阳历和夏历,二者共同支撑起国家历法时间体系,才能满足民国社会需要。“双历法结构”形成对民国影响广泛。天文历法西化促进了民国科学技术进步,增强了与世界联系;但双历法并用又体现了科技文化与社会现实的脱节。历法改革配合着民国移风易俗革新,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接受近代化选择。夏历节庆习俗向阳历节日、纪念日转移,西式娱乐方式被民国引入。“双历法结构”使国家历法体系和民众时间观念发生改变,不同人依据不同的历法生活,他们的时间观念亦不同。乡村和城市的历法时间体系出现断裂。阳历作为国家历法,渗透到民众社会生活中;夏历则退出正式场合,更多的被用于私人日常生活。“双历法结构”之形成体现了民国近代化历程所面对的矛盾,折射出社会变革中的进步和妥协。“双历法结构”形成于民国,延续至今,影响深远。以此为鉴,对其进行研究不但具有历史价值,更具备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Kerberos认证可以有效地防止重放攻击,文章在对Kerberos协议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Kerberos认证在SSL中的应用.
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是近代中国的一个大型航运企业,更是当时影响巨大的一个资本集团。公司的主要创始人卢作孚被毛泽东誉为近代中国的四大实业家之一。公司成立于百业萧条
石油农业导致生态系统退化与环境受损。人们在寻找新的农业途径时,将目光转向传统农业,开始对传统农耕模式的价值进行挖掘。稻鱼共生是最为典型的中国传统生态农业模式之一,
目的:了解老年糖尿病患者对健康教育需求情况,为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服务提供依据。方法:参考相关资料,设计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程度调查问卷。分一般糖尿病知识需求情
目的探讨老年人肩袖损伤的特点及关节镜下线桥缝合技术治疗老年人肩袖损伤的疗效。方法 2008年12月~2012年12月,关节镜下双排线桥缝合技术治疗65岁以上老年肩袖全层撕裂92例,
当代审美文化中,漫画①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文本。自1895年世界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故事漫画《黄孩子》问世,发展到今天这种根据情节以蒙太奇手法分割画面,并配以对白旁白和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