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以竞争激烈、更新速度快为标志的知识经济时代,员工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健康、长远的发展不仅依赖于员工工作职责内的义务,更需要员工发挥“主人翁”精神,表现出更多有益及推进组织发展的“积极角色外行为”,减少不利于组织进步及目标实现的“消极角色外行为”,前一种行为是广受管理者赞誉的“组织公民行为”,而后者却是新时代管理者的挑战:反生产工作行为,如何有效地对两种行为进行管理,激发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抑制或消除反生产工作行为,对个体及组织的绩效都有重要影响。由于组织公民行为有益组织长远发展,因而一直受到组织管理者及研究者们广泛关注、积极探索及实践;而近年来,随着反生产工作行为带给组织的损害逐渐显现,对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成为人力资源管理及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热点。已有的围绕这一正一反的自发工作行为的文献,特别是组织公民行为研究的国内外文献,成果丰富,为本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然而,现有组织公民行为及反生产工作行为理论和实证研究文献上,还存在以下两个问题:(1)缺乏组织公民行为及反生产工作行为的整合研究。已有文献大多侧重研究单一的组织公民行为或反生产工作行为,对两者进行整合分析的理论及实证研究还比较缺乏。(2)有关两种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稍显凌乱。已有的实证研究大多侧重单一或两个因素的影响,而某些侧重多变量的研究,影响因素之间缺乏层次和条理。要深入理解这两种行为,研究共同影响这两种行为的因素是重要的途径之一。人的行为是人自身因素与外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组织氛围作为组织环境及文化的主要内容和具体表现形式,能够对员工的行为产生导向性作用;而个性特质作为个人内在特质的表征,是所有行为发生的内在诱因;至于情绪,理论上它是行为从萌芽到发生中介反映过程。基于此,本文对组织公民行为及反生产工作行为理论的概念、维度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的理论梳理和综述;在此基础上,从个体和组织两个角度出发,综合考虑个性特质、组织氛围、情绪等影响因素,建立了组织公民行为-反生产工作行为影响因素模型,亦即个性特质、组织氛围、正负性情绪对组织公民行为及反生产工作行为影响的关系结构模型。在159份调查问卷的基础上,运用路径分析等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了验证,并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对各变量维度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索,以期推进企业员工组织公民行为和反生产工作行为进行整合研究,完善现有的员工自发工作行为理论,为企业有效管理其内部的员工自发行为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主要研究结论有:(1)员工自发工作行为影响因素统合模型的验证。具体地,组织氛围对员工组织公民行为及反生产工作行为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而通过情绪中介作用的影响没有得到验证;个性特质通过正性情绪对组织公民行为产生影响,通过负性情绪对反生产工作行为产生影响,而个性特质对组织公民行为及反生产工作行为的直接影响并不显著,说明情绪在个性特质及自发工作行为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2)组织氛围对员工自发工作行为的直接影响。组织氛围维度对组织公民行为及反生产工作行为维度的回归分析表明,组织氛围的“领导关怀”维度对组织公民行为的“针对组织的组织公民行为”及“组织认同”两个维度具有显著性影响,并对反生产工作行为的每个子维度都有显著负向影响,彰显了“领导”这一角色在组织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而组织氛围的“人际关系及工作准备”维度只对组织公民行为的“针对个体的组织公民行为”维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同时也只对反生产工作行为的“政治越轨”有显著负向影响。(3)情绪在个性特质与自发工作行为中的中介作用。个性特质对自发工作行为间接影响的回归分析表明,个性特征中的“利他性”维度对正性情绪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负性情绪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而个性特质的“尽责性”维度对两种情绪的影响都不显著;正性情绪的“内在积极心理状态”及“外在活力表现状态”维度都对组织公民行为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而负性情绪只有“内在消极心理状态”对反生产工作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本文的创新之处:(1)对于员工行为的“黑暗面”——反生产工作行为的研究,是目前组织行为领域的前沿话题,已有的研究很少对组织公民行为和反生产工作行为进行整合研究,本文试图综合最新的组织公民行为理论及反生产工作行为理论,构建组织公民行为-反生产工作行为影响因素模型。这是本研究的创新之一。(2)与以往注重单因素影响研究不同的是,本文结合组织公民行为理论、反生产工作行为理论等,同时考虑个体和组织的影响因素,研究构建组织公民行为及反生产工作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及回归等方法对所构建模型的科学性进行验证及分析。通过本研究,将丰富和拓展员工自发行为前因变量的综合研究。这是本研究又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