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目前常见的老年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在中国65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超过1%[1]。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农药接触,饮用井水,农业耕作等均有可能增加PD发病的风险[2]。而农药很可能通过引起蛋白酶体功能紊乱,线粒体损伤以及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等几个方面促进了PD的病理进程。中国是世界第一农药生产和使用大国,了解我国农药的作用机制对阐明帕金森的发病机理以及更好的预防和治疗帕金森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章检测中国常用农药对蛋白酶体和线粒体的影响目的:检测中国常用农药对蛋白酶体活性和线粒体形态学的影响。方法:构建稳定表达pEGFP-CL1 (GFP-CL1)的人类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系,并以此为模型检测蛋白酶体活性。与GFP融合表达的CL1是一个含有16个氨基酸(ACKNWFSSLSHFVIHL)的肽段,由蛋白酶体降解[3]。Western Blot检测GFP-CL1表达量的变化即反映农药对蛋白酶体的影响。通过对线粒体标志蛋白(TOM20)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各种农药对HeLa细胞线粒体形态的影响。结果:农药包括百草枯、鱼藤酮、毒死蜱、硫丹、氯氰菊酯、氯氟氰菊酯、二甲戊二灵、吡螨胺和唑螨酯,可以引起GFP-CL1表达量增加,蛋白酶体活性降低。农药可以导致线粒体不同程度和不同形式的改变。结论:农药导致蛋白酶体活性降低和线粒体形态改变可能是PD发病的潜在机制。第二章PD相关基因SH-SY5Y细胞模型的构建目的:建立稳定表达各种PD相关基因和病理性突变体的SH-SY5Y细胞模型。方法:通过G418筛选,建立了稳定表达各种PD相关基因和病理性突变体的SH-SY5Y细胞模型,包括Parkin野生型及其T240R突变体;PINK1野生型及其G309D突变体;LRRK2野生型和DJ-1野生型稳定表达细胞系及自噬水平相关蛋白LC3稳定表达细胞系。结果:各种PD相关基因和病理性突变体的SH-SY5Y细胞模型构建成功。结论:稳定表达各种PD相关基因和病理性突变体的SH-SY5Y细胞模型,为探讨PD相关基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提供实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