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道并不属于世界五大宗教之一,由于其缺乏其他宗教所固有的经典、教义和创始人等,甚至可以说其作为宗教的属性比较模糊。然而,看似如此脆弱的神道非但没有在日本的社会变革和外来思想的冲击下灭亡,反倒在千年以上的风风雨雨中成长至今。作为日本自古就有的传统宗教,神道不仅在日本史和日本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构成了日本民族性的一部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代日本人的性格。 本文根据神道的特征,提出关于神道的“无形性”的假设,并从历史文献和实地调查两方面展开论证。作者首先将神道置于历史框架下,研究了原始时期的早期神道特征以及神道在历史发展中的几个关键时刻。这些关键时刻包括佛教传来所带来的外来思想冲击,明治维新时的内部社会变革,以及战后占领政策所强加的宗教改革。这些危机种类多样,而其中任何一次危机都足以彻底消灭神道的存在。作者通过研究这些关键时刻的历史文献,探讨神道在这些生死存亡之际的应对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假设,即神道的内涵不是一成不变,而是无形多变的。这种无形性使得神道可以灵活适应各种社会环境,最终在诸多比它远要强大的势力的侵蚀下存活下来。在论文的第二部分,作者实际在日本造访了各地的诸多神社,首先对大型神社(本社)和小型神社(支社)的区别和共同性进行了描述,探讨了神社建筑和结构本身的多样性。之后作者走访了祭祀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人物织田信长和东乡平八郎的两座神社,并结合这两座神社建设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和动机,在观察的基础上对神道模糊的人神界限进行了研究。紧接着,作者又通过走访日本新年初次参拜的现场,探讨了神社在当代社区中的功能。在田野调查的最后一部分,作者着眼于当代日本的宗教共存关系,通过神道与佛教的共存关系和基督教在日本的社区传教和文化渗透情况探讨了日本宗教间的友好共存关系。综上所述、作者通过历史文献研究和全面的实地考察,提出神道是一种无律、松散的宗教形式,其内涵也一直随着周围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代神道也是以这种自然的方式继续在现代日本社会中存在并发挥作用,其没有很大的权威,但同时却具有高度的适应力,因而很难被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