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急性放射性肠炎是盆腔肿瘤放疗过程中最常见的副反应之一,其即对盆腔肿瘤的放疗造成相当的不利影响,又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因此对急性放射性肠炎的研究一直在持续。目前,在治疗方面,西医多采用激素、抗生素、肠粘膜保护剂、肠内益生菌、肠内营养支持、高压氧等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有限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中医对不同的病人辩证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在提高放疗疗效,缩短病程及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虽然中西医方面对急性放射性肠炎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这些研究多侧重于治疗,而对于预防则较少。中医传统认知中,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是重要的理论之一。因此,预防急性放射性肠炎的发生、发生后缓解发生程度应受到放疗医师的关注,基于此,我科在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采用中医外治法艾灸灸疗神阙、气海、关元,以观察其对急性放射性肠炎的预防、缓解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科58例宫颈癌患者,采用三维逆向调强放疗,随机分为艾灸组与对照组,其中,艾灸组29例,在放疗的过程中,全程应用艾箱艾灸神阙、气海、关元,每次持续15min,每日1次。对照组29例,不采取防治手段。当两组病人出现Ⅱ度及以上急性放射性肠炎时予地塞米松、庆大霉素、蒙脱石散保留灌肠,急性放射性肠炎缓解后予停用。记录患者的血便、里急后重、腹痛、腹泻状况,观察两组患者急性放射性肠炎发生率,发生时间及保留灌肠次数,评估急性放射性肠炎发生程度,分别予以对比。结果:1.急性放射性肠炎发生率方面,艾灸组急性放射性肠炎发生人数为14人(48.3%),少于对照组的22人(75.9%),卡方检验提示P=-0.03<0.05,有统计学差异。2.急性放射性肠炎发生程度方面,艾灸组0度为15人,Ⅰ度6人,Ⅱ度8人,Ⅲ度0人,Ⅳ度0人,对照组0度为7人,Ⅰ度9人,Ⅱ度11人,Ⅲ度2人,Ⅳ度0人。比较可知Z=-2.09,P=-0.037<0.05,有统计学差异。3.急性放射性肠炎发生时间方面,艾灸组发生时间15.71±5.34天,晚于对照组的10.95±2.55天,P=-0.045<0.05,有统计学差异。4.保留灌肠次数方面,艾灸组次数0(0-5)次,少于对照组的0(0-15)次,P=-0.015<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艾灸能减少急性放射性肠炎的发生率,缓解急性放射性肠炎的发生程度,延迟急性放射性肠炎的发生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