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卡夫卡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却因一份“被背叛的遗嘱”享誉世界,卡夫卡是说不尽的,不管是他的人生经历、文学作品、艺术表现方式,还是他的生命之思、哲学之感,无不让后人视若珍宝又望尘莫及。在“卡夫卡热”中,专家学者致力于卡夫卡文学作品的译介研究,使得卡夫卡走进了大众的视野中。毋庸置疑的是,“卡夫卡”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人名亦或是一位伟大的作家,而已然成为了一个文化符号渗入到现代社会的每个角落。卡夫卡是布拉格的城市名片,是现代社会孤独无依的代名词,是现代主义文学的鼻祖,是被战争的硝烟点燃的一名伟大作家,是书店、咖啡馆、住宅区、家具厂用以引人注目的噱头,是微电影爱好者进行改编的灵感来源。作为百年以来一直与电影结缘的文学,卡夫卡作为一名影响深远的作家,其作品被搬上银幕自然也不意外了。 卡夫卡未完成的三部长篇小说——《城堡》、《诉讼》、《失踪的人》(改编之后的电影名为《阶级关系》),分别在1997、1962、1984年被搬上银幕,且不论导演的名气,作品的改编形式、口碑、评分如何,单就是其改编的难度就足以使我们敬佩了。虽然卡夫卡的文学作品早已被改编为电影,但在国内尚未引起较大的关注,甚至无人问津,这不得不算是一个怪异现象。本文通过研究卡夫卡文学作品从小说到电影的艺术变迁,总结出文学和电影艺术表现形式的诸多差异,从场面取景、电影剪辑、情节删减、人物塑造等方面深入分析电影的改编意图和改编手法,期以为今后的电影改编提供蓝本,也希望可以通过该论文,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卡夫卡文学作品的电影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