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田土壤氮素流失特征及其控制途径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13次 | 上传用户:wuwu2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氮素流失一直是污染生态环境和困扰农业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当前世界各国都致力于研究提高农田氮肥利用率和减少土壤氮素流失的方法与途径。本论文针对上海地区的气候、水文和旱田农作方式,选择黄浦江上游地区小麦和蔬菜地,通过测坑定位试验,开展旱田土壤氮素渗漏流失及径流流失特征、SCS模型应用及其定量表征研究;并探讨了减量施氮肥控制氮素污染的途径。对减少旱地过量施氮肥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降低上海地区水源污染负荷,制定合理科学的麦田、菜田施肥结构和处方,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麦田、菜田为对象,采用氮素流失测坑定位试验,研究旱田土壤氮素渗漏流失特征。结果表明,旱田土壤渗漏水中氮素流失主要由NO-3-N构成,占渗漏水TN(总氮含量,下同) 90%以上,而NH+4-N、Org-N(有机氮含量,下同)在TN中低于10%。每年12初到次年3月是冬小麦降水集中时段,降水量占总降水量的77.25%,此时氮素流失量最大,NCK (不施有机肥,只施用化学氮肥)、NJ-(20)(施精制有机肥,代替化学氮肥20%)和NC20 (施粗猪粪肥,代替化学氮肥20%)处理的NO3--N流失量分别占总量的90.23%、88.04%和90.2%,因此是防止麦田氮素流失的关键时
其他文献
伴随信息技术的不断提升,人们步入了互联网社会,5G技术的问世提高了互联网的运行效率,改良了用户使用体验,进而让运营商的获利空间大幅增大,推动了国内网络行业的快速发展。
工程中计算五棱镜角度制造误差对出射光线转向角影响的方法有很多,但计算精度都存在不足。为了推导出一种计算结果恒为真值的方法,文章对几种常规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并以解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通信技术与物联网技术广泛结合,推动了能源互联网发展进入新阶段。智能电网建设是能源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和关键环节,5G技术的发展解决了在智能分布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飞控系统的开源和配套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进步,无人机逐步被应用到诸多领域,给各领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各
针对当前电力线路人工巡检方法存在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且效率低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多旋翼无人机进行电力线路智能巡检及树障分析的方法。通过多旋翼无人机搭载相机沿电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业务的快速发展,全国乃至全球数据中心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新一代数据中心更显著的表现为:规模更大、密度更高、制冷要求更高、局部
当今经济社会及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对通信管道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支撑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信管道建设和规划设计发展得很快,但在规划设计中仍然存在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制约
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数字化发展。在数字化时代,可以直接通过互联网技术将声音、图片、视频等信息进行技术处理,再转换成数字信号。目前,我国已在医疗、
遥感相机对地成像曝光过程中,由于受卫星抖动影响,所成图像会有明显的模糊。为了获得清晰的遥感图像,需要利用0.1像素分辨率级别的像移估计技术复原模糊图像。文章利用相位相关算法作用于高速CCD相机成像图像,实现像移估计技术。首先利用与遥感相机同轴的400帧/s帧频的高速CCD相机记录遥感相机在曝光时间段卫星的抖动轨迹。在遥感图像传回地面后,使用相位相关算法计算CCD相机拍摄的连续帧图片的像移,重构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