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X通过HIF-1α/Wnt/β-catenin信号调节BMP9诱导多能干细胞成骨分化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q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骨质疏松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类骨科疾病,多在老年人和绝经后的妇女群体中发病,而骨折是骨质疏松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导致这一类疾病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骨量减少,增加骨量或者抑制骨吸收是预防上述疾病的有效措施。多能干细胞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并且易于培养的细胞,因此多能干细胞在再生医学领域内常被作为种子细胞使用。骨形态发生蛋白9(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9,BMP9)为BMPs家族重要成员,可以诱导多能干细胞成骨分化且该效应强于BMPs家族的其他成员。赖胺酰氧化酶(Lysyl oxidase,LOX)是一类铜离子依赖性胺氧化酶,可能对骨发育具有调节作用,但是相关机制还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LOX对BMP9诱导多能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影响机制。方法:利用过表达和沉默表达以及LOX的抑制剂,采用组织化学染色实验、Western blot实验确定LOX对BMP9诱导多能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采用Micro-CT扫描、HE染色实验评估裸鼠异位成骨情况,油红O染色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LOX与BMP9对多能干细胞脂肪分化的影响。运用组织化学染色实验、PCR、Western blot实验、免疫荧光实验探究相关机制。结果:LOX在多种干细胞中均有表达,但在C3H10T1/2细胞和3T3L-1细胞中表达水平相对较高。在3T3L-1细胞中,BMP9可以明显上调LOX的表达水平。过表达LOX明显抑制BMP9在3T3L-1细胞中对ALP活性、Runx2表达水平和细胞矿化水平的增加作用。抑制或者沉默LOX则促进BMP9诱导相关成骨标志物或异位成骨,但能抑制BMP9诱导3T3L-1细胞脂肪分化。此外,抑制LOX可以促进BMP9上调HIF-1α的表达水平;过表达HIF-1α可促进BMP9诱导3T3L-1细胞成骨分化,并促进BMP9诱导3T3L-1细胞异位成骨。沉默HIF-1α可减弱LOX抑制对BMP9诱导3T3L-1细胞成骨分化的促进作用,但过表达HIF-1α可部分逆转LOX对成骨分化的抑制作用。抑制LOX和过表达HIF-1α均可促进BMP9增强Wnt/β-catenin信号,沉默HIF-1α减弱LOX抑制促BMP9增强Wnt/β-catenin信号的作用。结论:LOX可抑制BMP9诱导多能干细胞成骨分化,抑制LOX可促进BMP9诱导多能干细胞成骨分化。机制可能与抑制LOX抑制BMP9诱导多能干细胞脂肪分化,同时还能上调HIF-1α表达水平进而增强Wnt/β-catenin信号有关。
其他文献
背景:肝细胞癌(HCC)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HCC的发展密切相关。乙肝相关性肝癌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有证据表明,病毒蛋白HBx可通过参与宿主基因转录、细胞信号转导以及细胞周期和凋亡等过程,促进乙肝相关性肝癌的发生发展。但HBx促进乙肝相关性肝癌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因此,探究HBx在乙肝相关性肝癌中的作用机制十分必要。Sirtuin 1(SIR
松鼠科(Sciuridae)是啮齿目(Rodentia)34科中较大的科之一,形态和生活方式多样性高,是研究进化和系统演化的良好材料。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系统发生理论的应用,松鼠科内部多个类群的系统发生研究有了较大进展,但是对于松鼠科的系统分类研究仍相对缓慢,其中针对在中国分布的松鼠科物种的系统分类研究尤为缺乏。本研究首次利用线粒体全基因组作为分子标记,对松鼠科物种进行了系统发生关系的探讨,并评估
目的:应用自动监测系统获得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住院人群中的真实世界发病率、药物分布情况及风险因素,对比严重患者与一般患者的病例特征、DILI患者与数据库Liver Tox的用药差异,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1)基于解放军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数据库中自发报告数据,回顾性分析DILI患者的
目的:构建长期稳定携带乙型肝炎病毒X(hepatitis B virus X,HBx)的昆明(Kuming,KM)小鼠实验模型,以探讨HBx在体内导致肝癌发生的机制。方法:将课题组保存的已转染HBx病毒的肝前体细胞经肝门静脉注入KM小鼠体内以构建动物模型,分别于模型构建后30天、90天、180天、360天安乐处死小鼠并收取肝脏组织,q RT-PCR和Werstern blot检测HBx基因及蛋白水
目的手术切除联合90Sr同位素放射治疗瘢痕疙瘩疗效确切,但部分患者经90Sr同位素治疗后,可能出现放射性皮炎等不良反应。本研究旨在探究MEBO在瘢痕疙瘩手术切除联合90Sr同位素放射治疗后预防放射性皮炎及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疗美容科收治的瘢痕疙瘩患者(81例101处)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48处)和对照组(41例53处)。
研究背景:子宫内膜癌(EC)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早期低危型子宫内膜癌的患者排除了分期、分级、病理类型等最主要的预后不良因素,仍有部分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发生复发或转移。然而,对于影响早期低危型子宫内膜癌复发的危险因素目前尚未达成一致共识,且多数相关研究仅局限于对一些经典的因素进行分析,其临床实用性存在局限性,有待于探索更多与复发、转移及预后相关的危险因
本文旨在探究手性自组装短肽SciobioⅡ与SciobioⅣ用于韧带成纤维细胞三维培养及对前交叉韧带损伤修复效果,并对其作用的初步机制进行研究。通过紫外光谱仪、红外光谱仪及圆二色谱仪分析其短肽自组装后的二级结构及结构组成成分;苯胺蓝与刚果红染色观察短肽形成水凝胶能力及自组装前后宏观形貌;透射电镜分析短肽自组装后以及加入生长因子后的微观形貌。细胞实验,将自组装短肽SciobioⅡ与SciobioⅣ应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lexible Ureteroscopy,fURS)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测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发生SIRS的风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9月接受fURS手术的369例患者,SIRS组和非SIRS组分别为326和43例患者,收集两组患
目的分析腹腔镜辅助下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与经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LaTME)手术开始和手术结束时术区冲洗液肿瘤细胞学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3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术中行冲洗液检测的直肠癌患者66例,其中31例行TaTME,35例行LaTME。TaTME组分别收集经肛荷包缝合后直肠腔冲洗液、手术结束时腹腔冲洗液;LaTME组分别收集手术
目的:利用稳定表达乙型肝炎病毒X(hepatitis B virus X,HBx)的小鼠模型探讨HBx在致癌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Western blot,RT-PCR检测HBx-EGFP-14-19细胞中HBx的表达情况;通过向小鼠肝门静脉注射HBx-EGFP-14-19细胞建立长期稳定表达HBx的动物模型,并分别在30d、90d、180d和360d处死小鼠;利用Western bl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