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由于其对于有机物强大的定性及定量分析能力,已在各个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论文主要针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环境污染物分析及海洋生态领域的应用做了一系列的研究。环境水样中的有机污染物含量很低,需要采用富集技术进行样品前处理,传统的液液萃取由于消耗大量有机溶剂,目前已被现代的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等技术代替。本文采用新型固相萃取吸附剂富集水样,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建立了4种有机磷农药和16种多环芳烃的分析检测方法。包括三部分:(1).采用新型的亲水亲脂型固相萃取柱考察了地下水水样中4种有机磷农药(敌敌畏、甲基对硫磷、马拉硫磷、对硫磷)的吸附性能,建立了快速分析地下水中有机磷农药的GC/MS分析方法。(2).以多壁碳纳米管作为固相萃取吸附剂考察对海水中16种多环芳烃的吸附富集能力;比较了C18和多壁碳纳米管作为固相萃取剂的萃取回收率。通过对海水水样的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满足实际样品的测定,多壁碳纳米管可以作为固相萃取材料应用于水中多环芳烃的分析测定。(3).以竹炭作为固相萃取吸附剂对河水水样中16种多环芳烃的吸附富集能力进行考察,实验结果表明竹炭的萃取回收率好于商品化的C18固相萃取柱。通过对河水的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满足实际水样的测定,竹炭可以作为固相萃取材料应用于水中16种多环芳烃的分析测定。经典食物链理论认为,“硅藻—桡足类—鱼类”是海洋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要途径。硅藻是占海洋浮游动物主体地位的桡足类生长繁殖的主要食物来源,而高浓度硅藻对桡足类的生长繁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硅藻细胞可以在受到损害的几分钟之内释放出对其摄食者有害的化学物质,因此检测分析硅藻细胞中的化学成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海洋硅藻中的化学成分和醛类进行了分析检测,包括三部分:(1).对实验室培养的中肋骨条藻、海洋原甲藻,以正己烷、氯仿/甲醇(V:V 2:1)分别作为提取溶剂,采用超声波萃取两种藻中的化学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了定性分析。(2).建立了简单快速的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藻类中的六种醛类(反式-2-己烯醛、庚醛、反式-2-庚烯醛、反式-2,4-庚二烯醛、反式-2-癸烯醛、反式-2,4-癸二烯醛)的方法。(3).建立了准确、灵敏的衍生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藻类中醛类的分析方法,并定量分析了中肋骨条藻、牟氏角毛藻、海洋原甲藻和椎状斯氏藻中六种醛类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