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核承气汤配合红曲于台湾地区高血脂症的临床研究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ajewel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透过传统中医理论的研究,来探讨西方医学中的高脂血症是否存在“瘀热”病机,或具备“蓄血症”特点;并经由现代医学来研究桃核承气汤的机理,并且将该汤方透过临床试验,来证明对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也观察与红曲的配合是否有协同效果。  方法:  i中医理论研究方面:透过南京市图书馆及图书馆文献检索中心、中国医药大学图书馆台湾期刊论文索引系统、应用中国知网进行文献查询,收集历代典籍中有关于高血脂的理论及医案进行研究,以及国内外对高脂血症有效的常用药物与食品研究。并且广泛收集历代医家对桃核承气汤的应用以及组成义理的探讨,收集现代医学对桃核承气汤实验室的研究,来剖析对高脂血症的治疗。结合以上的论点,进一步讨论中医“桃核承气汤”、“瘀热证”、“蓄血症”和高血脂的相关性。  ii临床研究方面:于台湾地区南投县及彰化县中医诊所群联合收纳高脂血症患者,收案日自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止,纳入可进行比对之研究病案共64例,其中治疗组33例,对照组31例。收案条件以《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所公布的血脂异常指标及符合桃仁承气汤症型为根据,治疗组以服用科学中药桃核承气汤配合寿美降脂一号为主,对照组则以寿美降脂一号配合安慰剂(梗米),比较第0周、第4周及第8周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之间的指数,并对中医症状及积分改善状况加以比较,在研究期间也观察其肝功能(ALT)、尿酸(UA)、肌酸酐(Creatinine)、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hs-CRP)等安全指标。  结果:  在以往传统中医的理论及研究方面,高脂血症皆与脾、肝、肾三脏相关,皆有痰浊、湿阻、血痹等的病理产物因子,透过前人及文献的探讨及研究发现“瘀热”或“蓄血症”在高脂血症的发生过程中及未来并发症是息息相关的,而且从血液流变的研究来看,高脂血症的在血液中呈现高浓、高凝等状态及发炎情形,这和“瘀热互结”研究呈现实验动物的情形也是不谋而合的,在前人的基础上,配合现代医学的研究,得到桃核承气汤在“瘀热”的条件上,也就是在“蓄血症”的情形下,对治疗高血脂是有一定的依据。  另外,临床研究方面:  i8周的疗程结束后,两组综合疗效结果分析如下,试验组方面:显效13例(39.4%),有效13例(39.4%),无效7例(21.2%),总有效率为78.79%。对照组方面:显效11例(35.5%),有效11例(32.3%),无效9例(29.0%),总有效率为70.97%。试验组与对照组临床综合疗效结果比较分析,两组间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  ii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比较,血脂指数无显着差异(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TC、TG及LDL-C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HDL-C指数无显着差(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HDL-C指数的提高有显着性差异(P<0.05)。  iii.8周的中医积分比较,两组皆有改善,试验组疗效较显着。两组间有统计学的差异(P<0.05)。  iv8周的症候疗效比较,试验组方面:显效13例(39.39%),有效15例(45.45%),无效5例(15.15%),总有效率84.85%。对照组方面:显效6例(19.35%),有8例(25.81%),无效16例(51.61%),总有效率45.16%。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显效率、有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显着性差异(P<0.05)。  v8周的安全性观察,肝功能SGPT(丙氨酸转氨酶(ALT))、hs-CRP(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尿酸(uric acid)、血糖(glucose)及肌酸酐(Creatinine)在整个临床试验过程中,试验组及对照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  在中医传统理论的依据下,加上现代医学的研究,证实高脂血症与中医“瘀热”病机或“蓄血症”是有相关连的,并可透过桃核承气加以临床试验证实。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桃核承气汤配合红曲治疗台湾地区高脂血症患者有确切的疗效。试验组在改善症候方面疗效显着,明显优于对照组。桃核承气汤对降血脂有一定方面的疗效,能够有效降低TC、LDL及TG,并提高HDL-C,进而减少未来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在中医症候方面,试验组是优于对照组。在安全性方面,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出现。结果说明桃核承气汤不仅在中医基础理论支持高血脂的治疗,在实际临床试验中也得到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而且具有安全性。所以,在依据中医的辨证理论指导下,应用桃核承气汤来治疗高脂血症,是有一定疗效,且安全无虞的。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粘膜与粘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粘液脓血便。目前临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