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玉牡丹》对中国话语的排斥与接受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bianyuantui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崔维新是加拿大著名华裔英语作家。他的成名作《玉牡丹》一问世在北美便受到极大的关,并获得多个奖项。《玉牡丹》是加拿大华裔英语小说的代表作,作品表现了以祝良、忠心和石朗一家三兄妹为代表的新一代加拿大华裔在中国文化和加拿大文化的碰撞中追寻自我身份的过程。《玉牡丹》展现了温哥华唐人街的生活。三代中国移民共同生活在那里,既接触到中国文化又接触到加拿大文化。评论家指出第三代移民既接受了加拿大文化,又接受了中国文化,成为具有双重文化视角的加拿大华裔。本论文以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为理论基础。探讨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交流中,中国移民在哪些方面接受了中国文化话语,又在哪些方面排斥中国文化话语以及这些接受与排斥背后的深层原因。福柯认为权力无处不在,它通过话语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在权力的运作下,只有某种特定的话语被认为是真理,被允许言说。而话语,从广义上来说,则涵盖了文化生活的所有形式和范畴。本论文分两章分别讨论了加拿大华裔对中国文化话语的排斥与接受。中加两国不同的社会形态造成了两国文化看待同一事物的不同态度,其中一些甚至是相对立。在中加文化的共同影响下,加拿大华裔放弃了部分与加拿大社会环境不符合的中华文化话语。《玉牡丹》中加拿大华人不再接受中国文化中轻视女孩并认为其无用的思想以及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关系。另一方面,一直处于中国文化熏陶下的加拿大华裔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中国文化话语,《玉牡丹》中加拿大华人接受了中国民间故事的精髓,中国传统的看待世界与死亡的方式以及中国家庭秩序。本论文指出,在加拿大唐人街这一特殊的生活环境下,中加两种权力同时作用在华人身上。在新环境的影响下,加拿大华裔放弃了部分与加拿大社会环境不符的中华文化话语,也保留了一些有利于他们发展的中华文化话语。
其他文献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发展的重要产物,它的产生,不仅为互联网使用者在交际过程中提供了便利,也成为了当下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  网络词汇应该算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的数学潜能,有利于学生更多地交流与合作,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学生学习的主战场在课堂,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活动中,激起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