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黄海位于中国大陆和朝鲜半岛之间,北与北黄海相通,南与东海相连,是奠基于下扬子地台前震旦纪变质岩基底之上一个多旋回盆地的叠覆。该区岩浆活动发育,主要以燕山期的侵入岩和火山岩为主。目前研究表明,南黄海区域构造复杂且属于尚未取得油气突破的含油气远景区,我国在该区与韩国尚存在海域及油气资源的划界争议问题。对南黄海展开调查研究,在科学理论研究、开发海洋资源、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我国在该区的勘探与研究成效不高,认识较浅,因此,加大对该区的研究力度,进一步探明该区的油气分布是目前该区域研究工作的首要任务。本文以“我国海域1:100万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编制”项目为依托,结合最新的数据和已有资料,对重磁资数据进行资料处理。特别是对磁力异常数据的反演处理,采用一维频谱分析法,计算并绘制磁性基底深度等值线图,为磁性基底特征研究提供依据;对研究区重磁异常进行了详细分区和特征解释;利用综合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解释的研究方法,结合构造特征、重磁异常特征、磁性基底特征,对研究区区域地质特征进行了综合解释;对研究区各时期的岩浆活动进行了论述;初步探讨了南黄海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并获得如下几点结论:1)一维频谱分析方法作为一种磁力异常的反演方法,在研究区磁界面深度的计算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2)南黄海磁性基底主要由两套磁性岩系组成,下部为弱磁性前震旦纪变质岩系组成的基底,上部为中生代的火山碎屑岩系。磁性基底埋深变化起伏较大,深度在1-10㎞之间变化,反映了磁性基底的构造格局。3)南黄海岩浆活动发育,其中燕山期岩浆岩最为发育。朝鲜半岛南部济州岛的以西地区发育有新生代高磁性玄武岩。4)南黄海盆地是一个自晚元古代以来不断迁移叠合、并经多次改造而使原貌不完整的序列残留盆地,具有复杂的形成与演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