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中生的家长受限于时间、精力以及自身知识储备等因素,已很难全天候的给子女以全面的照顾,这也使得寄宿制成为了时下家长的热门选择之一,导致近年来寄宿生的数量急剧提升。这当中寄宿制高中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需要我们高度关注,而心理韧性是衡量寄宿制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对寄宿制高中学生心理韧性构成影响的要素种类较为繁杂,按照目前学术界的普遍观点,正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心理韧性的形成依赖于来自家庭、学校、同伴群体和社会的保护性因素或外部资源。因此本研究选取家庭保护性因素中的亲子关系和同伴群体保护性因素中的同伴关系来探究对寄宿制高中生心理韧性的影响机制。本研究以成都市青白江区某所十二年寄宿制学校中的三个年级共521名高中生为被试群体,以亲子亲密度量表、同伴关系量表和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为测量工具,运用spss24.0进行数据的录入和处理,探讨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与寄宿制高中生心理韧性的关系,本论文通过研究发现:(1)寄宿制高中生的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心理韧性等方面在性别因素上出现了明显的差异。具体而言,在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以及心理韧性上,女生的得分均明显领先于男生。(2)寄宿制高中生的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心理韧性均存在显著的年纪差异。具体表现在在亲子关系得分上,高一、高二的学生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差异性,而高三年级学生的得分大幅低于高一、高二学生;而在同伴关系方面,高一、高二年级学生的得分依然较为接近,明显高于高三年级得分;在心理韧性上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高一、高二年级得分基本相同,而高三年级学生得分明显要低一些。(3)寄宿制高中生的亲子关系可以对寄宿制高中生的心理韧性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即寄宿制高中生亲子关系与其心理韧性存在明显的正向关联;寄宿制高中生的同伴关系和心理韧性呈显著正相关。(4)寄宿制高中生的同伴关系在亲子关系和心理韧性之间发挥显著的中介作用。根据本论文的相关研究,为了进一步提高改善寄宿制高中生的心理韧性水平,从提高个人自我修养,培养积极认知思维,构建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培育友善的同伴交往模式等方面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