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抵抗与自救——张承志散文主题研究

来源 :湖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EYON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承志是中国当代文坛上一位有着独特个性的回族作家,他身上具有强烈的理想精神和鲜明的批判立场。他的文学创作始于内蒙古草原插队时期,前期主要以小说创作为主,凭借短篇小说《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成为文坛一颗闪亮的新星。继而创作了中篇小说《黑骏马》和《北方的河》,更是引起了文坛的震动,成为新时期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1991年《心灵史》出版,张承志的小说创作达到了顶峰。然而,此后的张承志突然中止了小说的创作,开始专一地创作散文作品。他的散文以沉郁的风格、尖锐的批判、深刻的思想而广受关注,有褒扬也有争议,有人将张承志视为“中国的良心”,但也有人则对张承志进行批判,给他冠以“一个旧的理想主义者”称号。  论文主要通过对张承志及其散文作品的研究,提炼出坚守、抵抗和自救三个主题,围绕这三个主题来挖掘张承志散文的精神内涵和强大的思想光芒。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对选题的背景和有关张承志的散文研究进行概述,探讨论文选题的意义所在。第二部分主要围绕“坚守”这一主题,通过张承志对民间世界深入的认识,来看张承志对自己的精神家园的坚守。内蒙古乌珠穆沁草原、新疆天山南北以及回民的黄土高原是张承志文学和精神上的三块大陆,张承志独自一人行走在这三块大陆上,始终坚守着心中的信仰以及清洁的精神。第三部分主要围绕“抵抗”主题展开论述,主要表现在对智识阶级和新殖民主义的抵抗。张承志是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和批判意识的知识分子,对于智识阶层人格精神的失落进行抵抗,他提出了“抗战文学”的口号,成为抵抗投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为了对抗智识阶级的媚俗、媚权、媚西,张承志选择了走进“民间”,通过抒写底层民众的精神坚守来抵抗智识阶级的“无为”,以及新殖民主义的侵略。第四部分主要探讨了张承志“自救”这一主题,张承志通过语言和文学来实现自我的救赎。在实践的过程中实现了自我觉醒,也通过多种方式来唤醒别人。
其他文献
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一部典型的教育小说,它描绘了哈克的道德成长过程。   本文从“教育”的几个特质来分析哈克的成长历程。自由是“教育”的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