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自由观——西方自由主义自由观与社会主义自由观比较研究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guo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把自由列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首要范畴,说明自由这一价值已被作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目标追求而成为人们的共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价值是自由,然而多年来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对自由的忽视,导致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要求我们今天重新对社会主义自由问题进行新的科学合理的研究。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问题有重大的价值意义和理论意义,有利于我们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也能够对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自由的实现提供一定的指导。  自由是一个无比庞杂的理念,在人类历史的不同背景下西方自由主义者分别对其做出了不同的界定,通过对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家有关自由的著作和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本进行深入挖掘,有利于我们清晰认识二者理念中自由的异同,西方自由主义的自由理念包涵:个人自由、有限理性、有限政府、以及法律制约下的自由。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由却具有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它是一种更真实和更广泛的自由。本文综合比较了二者的价值内涵,进而界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自由的概念,并对社会主义制度下自由的价值意义做出了研究。  自由从来不是西方专有的价值理念,把自由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扬弃,另一方面也是对西方优秀文化的借鉴和超越。然而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自由的实现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社会的自由归根结底要体现在个体的自由之上,这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在追求社会自由的时候不能以牺牲和忽视个人自由为代价,相反要努力保护大多数人的自由,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尽量使个体自由与社会自由二者达到和谐统一。
其他文献
以审判为中心,强调刑事诉讼程序以庭审为中心,统一证明标准,但是并不涉及当前我国刑事诉讼格局的重构。长期以来,刑事司法实践中侦检分立制约模式下侦查职能和检察职能配置失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带着对财富的渴望涌入城市,逐渐形成了中国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农民工来到城市之后为城市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农民工却没有
不动产登记制度作为物权法的核心内容之一,作为物权变动中的公示方法,在物权变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不动产物权登记行为与行政行为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关系,而兼具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