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三种生物骨衍生材料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效果,及分析三种材料移植早期兔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 方法:使用三种生物骨衍生材料——复合型完全脱蛋白骨(Composite Fully Deproteinised Bone,CFDB)、部分脱蛋白骨(Partially Deproteinised Bone,PDPB)、部分脱钙骨(Partially Decalcified Bone,PDCB)修复兔桡骨10mm节段性缺损,以自体髂骨和空白缺损作为对照,术后4周、8周、12周、24周取材,进行X线片和不脱钙硬组织切片检测;流式细胞仪检测三种材料移植早期兔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以新鲜异种骨(Fresh Xenograft,FX)和空白缺损为对照。 结果:1.X线片:4周,材料与宿主骨分界清晰;8周,材料与宿主骨分界模糊;12周,材料边缘部分区域密度接近宿主骨;24周,PDPB组髓腔再通,PDCB组缺损区密度接近桡骨,CFDB组缺损处大部分区域密度高于桡骨。2.X线片评分:4周和8周,各实验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12周,PDPB组和PDCB组高于CFDB组(P<0.05);24周,PDPB组>PDCB组>CFDB组(P<0.05)。3.组织形态观察:4周,骨痂向缺损长入;8周,新骨贴附材料生长;12周,成骨增多;24周,PDPB组髓腔再通,PDCB组形成牢固的骨性愈合,CFDB组形成纤细的骨性连接。4.组织形态计量分析:4周和8周,各实验组的成骨量无显著差异(P>0.05);12周,PDPB组和PDCB组的成骨量大于CFDB组(P<0.05);24周成骨量:PDPB组>PDCB组>CFDB组(P<0.05)。各实验组在各阶段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值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与FX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1.三种材料移植早期未引起严重的免疫排斥反应; 2.PDPB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效果较好,PDCB次之,CFDB的效果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