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胶滴状角膜营养不良(gelatinous drop-like corneal dystrophy,GDLD)是一种罕见的原发性角膜类淀粉样物质沉积症,目前国内尚无对该疾病深入研究的报道。本课题对我们长期随访的2个独立的胶滴状角膜营养不良家系进行了临床病理特征以及其致病基因TACSTD2(tumor-associated calcium signal transducer2)基因突变分析的研究。第一部分:胶滴状角膜营养不良的临床病理特征目的:观察胶滴状角膜营养不良患者的临床表现,研究患者角膜组织的病理学及活体共焦显微镜下改变,同时评价胶滴状角膜营养不良的手术疗效。方法:收集独立的胶滴状角膜营养不良家系2个,对2个家系中的2例患病者行-20°低温冰冻保存角膜作为供体的板层角膜移植术,将患者角膜组织做病理组织学检查及透射和扫描电镜检查,并在术前术后对患者角膜进行活体共焦显微镜观察。结果:患者角膜表面可见灰白色胶滴样结节,呈颗粒状隆起伴浑浊。角膜片刚果红染色显示具有特征性的角膜上皮下红染的淀粉样物质沉积,累及前1/3角膜基质,前弹力膜结构消失。扫描电镜发现角膜表层上皮细胞间间隙增大。透射电镜见角膜基底层细胞的基底面出现大量呈指状突起的结构,向下插入位于基底层细胞之下的沉积物中,基底膜和半桥粒结构及前弹力层消失,沉积物的超微结构呈典型的淀粉样纤维外观。共焦显微镜检查见患者术前角膜表层上皮细胞间连接异常,细胞间有明显的缝隙。上皮基底细胞层次不清,细胞体肿胀,细胞边界反光增强。上皮基底细胞下有不规则的高反光物质沉积,累及前基质层。术后随访36月角膜植片保持透明,未见复发。随访期间共焦显微镜检查未发现角膜植片异常高反光沉积物颗粒沉积。结论:胶滴状角膜营养不良的临床特征是角膜表面颗粒状隆起伴浑浊,其组织病理学特征是角膜上皮下淀粉样物质沉积。低温冰冻保存角膜作为供体的板层角膜移植术是较好的治疗胶滴状角膜营养不良的方法,可恢复角膜的透明性,改善视力,并可能延缓胶滴状角膜营养不良的复发。我们首次报道了胶滴状角膜营养不良的共焦显微镜检查表现。共焦显微镜检查可发现胶滴状角膜营养不良角膜内异常物质的沉积和细胞结构的改变,对疾病的随访和术后疗效的评估有重要意义。第二部分:胶滴状角膜营养不良的基因型分析目的:分析胶滴状角膜营养不良致病基因TACSTD2基因的突变情况,研究胶滴状角膜营养不良的分子遗传学机制。方法:收集独立的胶滴状角膜营养不良家系2个,从2例患病者及家系成员的外周血中提取基因组DNA,用特异性引物将致病基因TACSTD2基因行PCR扩增,PCR产物纯化后进行双向测序,将5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分析患病者基因型的改变。结果:研究发现2例胶滴状角膜营养不良患病者TACSTD2基因分别出现新的突变c.84insG和c.480delC。在患病者中突变以纯合子存在,在患病者父母和其他未发病的亲属中以杂合子存在。50例正常对照中未发现TACSTD2基因突变。结论:本研究发现胶滴状营养不良患者两家系均呈现TACSTD2基因突变,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规律,并发现新的突变点c.84insG和c.480delC。基因分析为该疾病的确诊提供可靠依据。本研究有助于对胶滴状角膜营养不良的分子遗传学机制的进一步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