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顾历史,我国各个时期的学校教育都在不同程度上加强了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历来的语文课程文件里,都对写字教学有着明确要求,汉字的书写技能得以延续。为了让中国书法得到更广泛的传承和弘扬,我国教育部在2013年2月7日将书法教育纳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之中,并印发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一时间,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校,按照教育部的文件要求积极开设书法课,书法课成了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书法教育也从过去的私塾式教育走向了群体式课堂,成为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纲要》的出台,顺应了时代,为中小学素质教育注入了古老而又新鲜的血液。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下发之前,不少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积淀的地区也尝试对本地区的中小学书法教育进行改革,将其视为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学生练好书写基本功,传承中华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虽然收效不明显,但在引导学生练习好书写基本功,传承书法文化,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积累了很多宝贵的实践经验,为今后贯彻《指导纲要》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以河南省固始县为例,该县的中小学书法教育受重视程度比较高,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书法培训也收效可观,在河南省而言都处于领先地位,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书法学员,但同时也面临着书法进课堂上的一些不足,有一定的探索和发展空间。为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固始县中小学校书法教育的现状,在调研过程中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选取该地区普通中小学、艺术特色小学、校外培训机构分别对教师、学生、家长进行问卷和走访调查,问题涉及到书法的开设、课时、教材、师资等具体方面,在此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固始县在中小学书法教育上的几种有效途径,肯定取得的成果的同时探讨如何促进固始县书法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文献法主要用来收集和整理固始县晚清传统、近现代书法教育的相关资料;访谈法则主要是深入了解当地校领导、书法家、书协工作人员对书法教育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