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加快国土绿化放在重要位置,提出了加快经济转型发展、建设美丽山西的目标。因此近年来林业建设成效显著,但是仍旧存在动力不足,增速慢,质量不高,造林工程成活保存率低等问题。2011-2015年人工造林是“十三五”期间森林覆盖率增长最重要的后备资源,本文以山西省“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国省市县所有人工造林工程为研究对象,从基础数据出发,从人工造林保存的总体情况、分面积类型、分年度、分工程四个方面做了具体分析,得出了人工造林的保存现状、成林面积比例、幼林质量等关键数据,重点分析了的5年间人工造林的保存现状及导致失败的原因,通过分析得出人畜破坏是影响我省造林保存的最主要因素。根据分析结果进一步提出了科学管理措施,得出了四方面的结论:(1)全省人工造林质量不高,储备不足。必须加快造林速度,加强造林科学管理。(2)全省缺乏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造林地落实难、林牧矛盾,毁林开垦等现象严重。必须以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的生态观为总指导,由政府主导,做好全省的国土空间规划,加强部门合作,实行规模化造林,差别化投资,工程化管护。(3)全省人工造林工程管理不科学,工程造林体制不完善,应建立全省造林工程管理系统,加强造林工程过程管理,确保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规约束,实现全省造林工程的动态管理。(4)幼林管护不到位是导致造林失败的重要原因,做好幼林抚育管护及补植补造工作是保证造林成活成林的关键环节,应针对重点区域、重点工程,整合管护体系,加大抚育管护相关费用的投入力度,提高成林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