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效度对于语言测试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项有效的语言测试,能够准确检测考生的语言能力。对阅读理解测试而言,其有效性主要体现在,测试是否能够准确检测考生在阅读文本的时候寻找信息、筛选信息、处理信息和思考信息的能力。传统的效度检验方法以文本分析、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参数分析为主,但从认知角度对测试“构念效度”的检验方法极少涉猎,将认知过程作为考生语言能力的参数者更是寥寥无几。对外西班牙语水平证书考试(DELE)参照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设立国际化的测试标准和客观的语言能力等级。根据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对阅读能力的描述,B2等级的西班牙语学习者具有相当大的自主性,懂得为了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方法和速度阅读不同的文章,并知道有选择地使用合适的参考书。掌握大量的阅读积极词汇,但是理解不常见的短语可能有困难。但是,具体分析考试信度时,尤其在考试主要对象是汉语学生的情况下,DELE阅读理解测试能够在多大程度检测出欧洲共同参考框架所描述的阅读能力?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试图通过质化量化相结合的三角验证法研究西班牙语阅读理解测试(TCL)的构念框架。该构念框架突出了任务与能力之间的交互性,并论证认知过程可以被认作为体现阅读理解能力的指标,全面深入地探讨阅读理解测试的构念。本研究共收集了202份有效问卷,录入电脑,使用SPSS21.0进行主因子成分分析,探究西班牙语阅读理解测试任务要求。同时,从210个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中抽取15位参与有声思维数据的收集,他们在阅读所给短文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作答。所有有声思维数据通过软件NVivo10.0进行誊录与编码,目的在于研究:1)测试题目的任务要求;2)考生的答题认知过程;3)任务目标与答题认知过程之间如何互动。此外,研究聚焦于考生的认知差异,同时注重研究本身的应用价值,主要分析:4)不同能力考生在答题认知过程与复述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差异;5)阅读构念在测试和教学方面的应用。最后,对基于问卷因子分析的量化数据与基于有声思维及复述的质化分析数据进行相互印证。第一章:外语阅读理论基础。详细列举阅读理解相关的主要理论,探讨阅读的本质,阅读三要素(文本、读者和上下文)的特点和三者的互动关系。此外,本章节对母语阅读和二语阅读理论进行了综述,阐明两种模式的阅读过程中,三要素(文本、读者和上下文)之间不同的互动关系。另外,引入语际距离理论,聚焦汉西语言差异在语言学习,尤其是阅读方面的影响。第二章:外语阅读理解构念理论。本章聚焦“构念”的概念,梳理构念效度的主要理论,强调构念效度对整个测试效度的重要意义。随后分别从“能力”和“任务”两方面具体全面地探讨阅读构念的内涵。此外,本章针对西班牙语对外水平证书考试(B2)阅读理解测试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通过Bachman和Palmer的测试框架,对西班牙语对外水平证书考试(B2)和中国西班牙语专业水平测试(4级)进行了比较。最后,综合本章节的理论分析,草拟了阅读理解测试的构念框架。第三章:方法论和研究方法。探讨实证主义和解释主义两大方法论,阐述综合研究方法,尤其是三角验证法的特点。根据本文的主要研究问题,详述量化分析和质化分析的数据采集的过程,包括量化研究的对象筛选和研究工具(调查问卷)的设计;质化分析的前期研究、主题研究、数据收集、音频数据转写、切分和编码。收本研究使用数据分析软件SPSS 21.0和质化分析软件Nvivo 10.0。第四章:研究结果。本章具体阐述研究分析过程和数据结果。通过克朗巴哈系数分析,KMO检验和Bartlett’s球状检验,验证因子分析的可行性。通过数据因子分析,提取具有解释力度的因子,分析阅读理解所必需的能力。随后针对研究对象的阅读认知过程展开质化和量化分析,提出了阅读理解认知过程模型。在有声思维数据中筛选具有代表性的数据,根据5种不同的测试题型,逐一详细分析。从认知水平和认知差异两个范畴,观察任务目标和考生认知过程之间的互动关系。最后,对研究对象的采访数据进行分析,了解考生对阅读理解测试的体会和感受。第五章:结果分析和测试教学应用。根据第四章的研究结果,对任务目标,任务要求和认知过程的互动关系展开详细分析,求证任务要求和认知过程之间的三角验证关系。随后,修正阅读理解测试的认知过程模型,解释修正后的模型特点,展示任务目标和认知过程之间的互动。最后在研究发现的基础上,提出测试和教学建议。研究结果表明:ALC构念框架是个高度交互的模型。阅读任务要求主要由文本识别,宏观及微观语篇建构、复述和翻译这几项因子构成;质化研究表明考生答题过程包括文本识别与选择性注意,意义与语篇建构;文本结构构建及检查监控这几个认知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问卷调查数据的任务要求与基于有声思维数据的认知过程能够相互印证。此外,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阅读测试的模型,对这一交互关系展开进一步的印证。测试模型的建立能够帮助阅读测试设计者更好地了解学术阅读构念的本质,帮助教师开展更为有效的阅读理解教学。基于以上研究,针对阅读测试的设计以及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在测试方面,提出重视阅读题目和文本的依托关系,加强多种任务类型的综合运用,注重试题与认知的对应关系,开展试卷或测试任务的前测工作。在教学方面,提出“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并重,既要重视词汇和句法等基础能力,也要提高语篇构建等复杂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