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也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并且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断提高。我国一直以来是高增长和高污染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这种方式不仅对资源浪费大,而且对环境产生很大的破坏。物流业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何能够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同时又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就显得尤为重要。对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可以在考虑环境影响的同时衡量一个地区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并能够发现物流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河南省是全国农业大省而不是经济强省,发展物流产业对推动河南省经济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并且河南省地处全国中部,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这对河南省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优势。本文通过对河南省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发现物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然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根据实证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和建议。因此,本文对河南省物流业快速持续发展乃至河南省经济发展都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与该研究相关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研究,首先对相关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比如测算全要素生产率的方法有索洛残差法、随机前沿法、数据包络分析法和指数法。然后本文选择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法作为本文的研究方法,选取物流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和能源投入作为投入指标,选取物流业增加值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作为产出指标,并利用河南省各市2007年—2014年相关数据进行测度分析。本文为了研究环境管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首先对考虑碳排放约束和不考虑碳排放约束两种情况分别测算,得出考虑碳排放约束的情况下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要高于不考虑碳排放情况,说明一定的环境管制能够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接着对考虑碳排放情况下进行整体分析,得出物流业生产率的提升主要是依赖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动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很小,因此,要提高物流业生产率不仅需要引进创新,还要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和利用。从2007年—2014年各市年平均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都大于1,说明河南省物流业处于向前发展的阶段。同时全要素生产率可以表示为技术效率变动和技术进步的乘积,技术效率变动又可以表示为纯技术效率变动和规模效率变动的乘积,以各市为主体进行各个变动的比较和分析,发现各市存在的问题和各市之间得差距。最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本文选择人力资本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政府干预程度和市场化程度这6个因素进行分析。发现人力资本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最大,政府干预程度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外开放程度和市场化程度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无太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