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万州上海大道末端滑坡成因机制及稳定性研究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yinbo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滑坡是一种全球泛生的地质灾害,给人类生命财产所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其具有发生频率频繁,致灾因子复杂,致灾范围广等特性。因此,着眼于滑坡的变形模式和破坏机制分析研究,是滑坡防治的关键,亦是交通、城建减灾的国家需求,对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针对重庆万州经济开发区上海大道末端滑坡的变性破坏特征和影响因素,运用地质分析、力学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手段,以滑坡破坏机理、稳定性分析和防治措施研究为重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其成果如下:  1、通过现场测绘及勘探等手段,查清滑坡边界、物质结构组成、滑体的变形破坏特征等主要因素,结合地质分析研究,揭示了重庆万州经济开发区上海大道末端滑坡成灾机制并提出了计算所需的各个参数。  2、采用极限平衡法对滑坡代表性剖面的不同工况进行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在天然状态下滑坡整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在强降雨工况下,滑坡处于欠稳定状态,这与现场实际监测情况基本吻合。  3、应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滑坡不同工况进行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滑坡在天然状态下局部表层处于蠕变阶段,滑坡整体基本稳定;在强降雨工况下,滑坡在岩土分界面表现为强烈的蠕滑-拉裂式变形破坏,在岩土界面基本形成贯通的滑移带,与计算结果基本吻合。  4、针对上海大道末端滑坡,提出了防治措施:对滑坡建议采用以反压为主,排水为辅的综合治理措施,即对滑坡前缘冲沟进行回填反压;提高入城支路路面设计高程,使路面高程高于控制规划高程,增加路堤填方,起到反压作用;并对地表开裂缝进行封闭,完善滑坡范围及周边地下水及地表水的截排水系统。
其他文献
红水河是珠江流域的主要泥沙来源,为了确定1955—2016年红水河流域输沙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论文尝试采用有序聚类分析确定了流域输沙量变化的3个时期,并利用泥沙归因诊断分析计算了含沙量、径流系数和降雨因子在不同时期对输沙量变化的贡献程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影响输沙量变化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955—2016年间红水河流域输沙量存在1963和1991年2个突变点,在突变点前后输沙量存
打桩船作为水下桩基工程的重要装备,其应用对我国内河的工程开发、海洋区域的基础建设、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海洋地域权益的维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某大型打桩船
现如今,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建筑电气工程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在电气工程施工中存在问题比较多,由于电气工程覆盖整个建筑,一旦出现问题则会对工程质量造成严重危害,为了进一
水利工程由于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等问题,导致渗漏现象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水利工程自身的质量与使用寿命,也影响着我国水利工程施工建设水平的发展,为此,在日常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