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支付方式是收购协议中必须约定的一项内容,会对并购绩效产生直接影响。股权分置改革后,在国内一系列政策法规的支持下,现金加股票形式的混合支付(以下简称“混合支付”)在并购市场中的应用逐渐增多,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对其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但受样本数量的限制,国内以往文献集中于单一现金支付与单一股票支付(以下简称“单一支付”),仅少数涉及混合支付时并购绩效的简单描述分析,鲜有文献深入研究混合支付方式对收购方并购绩效的影响。因此,相比于单一支付,混合支付会如何影响收购方并购绩效,是一个亟需研究的问题。本文引入讨价还价理论,剖析了并购支付方式的决策过程,从外部信号传递角度,将支付方式决策行为与经济后果相联系,分析相比单一支付,混合支付影响收购方短期市场绩效的作用机制;从内部公司经营与治理角度,分析相比单一支付,混合支付影响收购方长期经营绩效的作用机制,并以2011-2017年A股上市公司重大重组事件为样本,分别采用事件研究法与会计研究法构建收购方短期市场绩效与长期经营绩效的衡量指标。研究发现,相比单一现金支付,混合支付能避免传递收购方风险过高的负面信号,因而短期市场绩效更高;相比单一股票支付,混合支付能避免传递收购方财务能力不足或标的资产价值低的负面信号,因而短期市场绩效更高。进一步研究发现,关联并购中,混合支付和单一支付的短期市场绩效无显著差异,非关联并购中,混合支付提升短期市场绩效的程度更大。另外,相比单一现金支付,混合支付降低了收购方经营风险并改善公司治理能力,长期经营绩效更高,但混合支付与单一股票支付的长期经营绩效无显著差异。根据研究结论,分别从公司层面与政府层面提出相关建议,对并购支付方式的决策与并购效率的提高具有一定借鉴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