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目前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包括人力资源的数量、结构与分布、培训状况等,揭示人力资源配置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对策,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相应的人力政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及相关分析等,对全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现状,尤其是数量、结构和分布等进行研究,所获资料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人力资源至2006年底总量为63633人,其中行政机构44234人,占69.5%;事业单位19399人,占30.5%。1)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人力资源每10万人口拥有量已与美国相当,数量上基本可以满足需要;东、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源每10万人口拥有量基本相同;2)各省人力资源拥有量与GDP、总人口数及财政收入相关;3)行政机构男女性别比为1:0.44;事业单位男女性别比为1:1.01;基层行政机构与事业单位人员相对年轻;4)省、市、县级行政机构人员学历构成不平衡,与省市级行政机构相比,县级行政机构人员学历水平偏低,学历在大专(中专)及以下者占到60%;市级与县级事业单位中高学历人才所占比例明显偏低;5)行政机构人员专业分布较为广泛;事业单位人员专业以药学和医学为主,占总人数的55.68%;6)东部地区省、市、县三级行政机构与事业单位的研究生比例与本科比例均高于中、西部地区,东、中、西部地区事业单位人员在职称层次上没有明显差别。结论全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人力资源总量已不是人力资源配置中的主要矛盾,应该重点加强结构调整与质量提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人力资源配置重点应关注两个方面:一是县级行政机构,县级行政机构是监督管理任务最具体且最基层的机构,在现有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人力资源配置中,县级行政机构是最为薄弱环节。二是全国中、西部地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队伍相对老化和学历水平较低现象比较明显,要注重加强对中、西部特别是西部地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人力资源的质量配置。另外,对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要做到按需配置,按照人力资源科学配置原则,依据单位功能、工作任务等要求进行科学测算。学历水平虽不能够完全说明实际监督管理能力,但是作为监督管理人力资源配置的基本条件,监督管理人员的配置应逐渐达到本科学历及以上。人员的专业能力、工作责任心和政治素养都需加强,因此目前提高人力资源质量水平需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加强培训、制度建设和考核评价。在对药品检验机构与医疗器械检验机构等人力资源建设上,除加强专业对口、高层次人才的配置外,加强培训和教育是目前应采取的主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