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年代,新公共管理运动在西方国家兴起,以评价结果为导向的政府绩效评价得到了西方国家政府的重视和认可,并加以推广。到了20世纪90年代,政府绩效评价已被实践证明是提高政府绩效的有效工具,并成为发达国家政府管理的“必选”。有鉴于政府绩效评价在发达国家取得了显著成效,加之我国行政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政府近年来加大了对政府绩效评价的引进和推广,使得政府绩效评价走向了各个层级的政府和部门。海关作为国家的进出关境监督管理机关,主要承担监管、征税、打击走私和统计等职责,高度重视海关业务和执法评价管理,开展了大量的以部门为单元的绩效评价研究和实践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果和经验。但由于起步晚,部门割裂、评价目标多元、关区发展不均衡和绩效评价本身的复杂性,海关业务绩效评价实践中仍存在一些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从我国海关现行业务绩效评价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海关业务绩效评价的实现路径,对海关现行的绩效评价体系提出改进思路,以期建立起一套客观、公正、真实、准确、全面的海关业务绩效评价体系。 笔者自2009年起参加海关总署执法评估工作,专职从事海关业务模块评估评价需求方案撰写、基础数据分析、系统程序编写、系统运维保障等工作,在海关业务绩效评价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以此为基础,本文在历史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描述和分析海关业务绩效评价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海关业务绩效评价的障碍性因素、价值判断和组织模式的分析,总结出海关业务绩效评价实现的技术路径。同时,结合我国海关业务实际,并以A海关为例,依托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借助SAS统计分析软件,采用法律法规规范要求分析、数据挖掘、目标管理法、关键绩效指标法和专家确定等方法,确定业务绩效评价指标,从而建立一套较为行之有效的海关业务绩效评价体系。 构建的海关业务绩效评价体系数据源客观、真实、准确,指标的确定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指引,或者由数据挖掘和专家分析产生,同时又为定量指标,因此指标体系的代表性较好。同时,明确了海关业务绩效评价的价值取向,确定业务绩效评价主体为中立第三方,保证了指标体系实施的公平、公开、公正;丰富了海关业务绩效评价的方式方法,较好的解决了如何从海量数据中科学筛选指标的问题和有针对性设计指标的难题;指标体系科学、规范,评价主体客观、中立,能够较为客观、科学地评价海关业务运行情况,海关业务绩效指标体系设计的可信度和有效度得到了保证。海关业务绩效评价体系一旦投入应用,有望从根本上改变海关业务绩效评价多头管理、指标确定杂乱无序、主管业务部门“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被评价部门虚假应对、削足适履和滋扰管理相对人等问题,从而实现对海关业务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