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R在HTLV-1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来源 :华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n5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逆转录病毒具有建立潜伏性感染且在特定环境下重新活化的能力,以此实现在持续感染的同时逃避宿主的免疫监视。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1型(Human T-cell leukemia virus type 1,HTLV-1)是一种delta型逆转录病毒,主要感染CD4+T细胞并诱发成人T细胞白血病ATL(adult T-cell leukemia)和热带痉挛性瘫痪/HTLV-1相关脊髓病TSP/HAM(tropical spastic paraparesis/HTLV-1-associated myelopathy)等疾病。目前主流的观点认为HTLV-1大致上以潜伏性感染的形式存在于体内,因为在被感染者的外周血中很少检测到病毒颗粒和病毒蛋白。然而在大多数被感染者的体内存在着高滴度的HTLV-1特异性细胞毒性CD8+T细胞以及抗体,这些迹象表明免疫系统反复地被新合成的HTLV-1抗原所刺激。因此推测,HTLV-1在体内不应是完全的潜伏,而应以某种方式在外周血外的某些部位重新活化。然而迄今为止,HTLV-1在体内何处以及如何实现其重新活化仍鲜为人知。鉴于病毒基因的表达在细胞转化(cell transformation)和病毒重新感染(de novo infection)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阐明HTLV-1在体内何处以及如何实现其重新活化将有望为预防和治疗HTLV-1相关疾病提供新思路。芳香烃受体AHR(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是一种由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其配体包括异型生物物质,膳食成分,半代谢物,色氨酸代谢物等。尽管在2003年就有研究表明AHR在HTLV-1细胞株中以及原代ATL细胞中恒定高表达,但AHR在HTLV-1致病过程中的作用以及AHR为何在HTLV-1感染的T细胞中高表达至今未被阐明。本文就AHR在HTLV-1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研究结果:(1)揭示了AHR是调控HTLV-1正链基因表达的关键蛋白,并建立了由AHR配体操纵的HTLV-1的潜伏—活化—潜伏转换的模型;(2)阐明了配体激活的AHR通过结合于HTLV-1长末端重复序列(long terminal repeat,LTR)上的AHR响应元件(CACGCATAT)来驱动病毒正链的转录;(3)证明了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信号通路的持续性异常活化是导致AHR在HTLV-1阳性T细胞中恒定高表达的重要原因;(4)病毒蛋白Tax可以通过激活NF-κB来提高AHR的表达。以上的研究结果表明:NF-κB信号通路的持续性异常活化为AHR在HTLV-1阳性T细胞中的恒定高表达奠定了基础,这赋予了HTLV-1可以根据微环境中AHR配体的水平来切换其潜伏活化状态的能力。由此推断,HTLV-1可能在体内的某些易于累积AHR配体的部位(推测是骨髓或肠道附近的淋巴器官/组织)以AHR介导的方式实现其潜伏—活化的转换,这暗示了AHR可能是潜在的预防和治疗HTLV-1相关疾病的靶点。
其他文献
随着信号采集技术的发展,采样数据的数量和维度正在高速地增长着。鲁棒主成分分析(Robust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RPCA)由于其对数据低秩结构出色的分析性能,在信号处理领域中被广泛地用来分析高维信号的低秩结构信息。但是传统鲁棒主成分分析往往需要清晰的低秩边界作为先验,而实际应用场景中很难确定该低秩边界,导致最终输出的低秩矩阵不够准确。本文通过对矩阵特征值定位集
低温高密核物质测量谱仪(CSR External-target Experiment,CEE)将是我国第一台运行于GeV能区的、完全自主研制的大型核物理实验装置。它的建成对验证核相互作用的相关理论及微观模型以及研究量子色动力学在低温高密区的性质都具有重要价值。数据获取系统(Data Acquisition System,DAQ)是CEE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快速、完整地从读出电子学收集感兴趣事
生物结皮(Biological soil crusts,BSCs)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尤其在干旱地区的碳循环过程中有重大意义,但生物结皮对退化草地生态系统中固碳功能的影响鲜少关注和报道。为研究生物结皮对退化高寒草甸固碳功能的作用以及影响机制,本研究分析和对比了不同海拔地区的活动斑块、非活动斑块、恢复斑块、生物结皮斑块和高寒草甸的植被特征、土壤化学性质、土壤固碳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碳-水
剪力墙作为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中重要的抗侧力构件,其抗震性能对整体结构的安全性至关重要。随着建筑高度的日益增加,如何减轻结构的自重和提升剪力墙的抗震性能是超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关键。本文以巨子框架结构体系作为研究对象,引入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墙作为结构的主要抗侧力构件。通过非线性时程分析,研究了巨子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根据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损伤状态和关键损伤位置,提出了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并开展了系统和深
现代电力系统是支撑社会生活的基础能源产业,其可靠运行对于交通系统、通讯系统等相互依存的关键基础设施至关重要。在享受电力系统所带来的巨大便利和舒适的同时,如何保护电力系统免受灾难性事故,一直是研究人员必须直面的挑战。近年来,多起由连锁故障导致的灾难性停电事故严重影响了依赖电力的社会活动。同时,在电网互联程度和复杂程度不断提高的格局下,连锁故障的影响范围和传播速度进一步扩大。因此,评估电力系统连锁故障
学位
电厂炉内燃烧过程安全稳定是火电厂运行过程的重中之重,对锅炉燃烧状态的有效监测,能满足机组安全性、经济性、稳定性和环保性的需求。同时,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并入电网,使得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以及深度调峰面临挑战。作为我国主导发电的火力发电机组,需要担负起调节、稳定可再生能源发电为电网带来的波动。火电机组一方面在面临频繁的工况调整时,导致炉内燃烧稳定性欠佳,维持锅炉稳定输出较难;另一方面,清洁能源的并网需要
第一部分世居藏族的胎盘组织学形态特点研究在高海拔地区,妊娠妇女的生理适应能力经常受损,增加低出生体重的风险。然而,海拔相关新生儿体重下降的严重程度在不同的人群中有所不同。据报道,藏族人的新生儿出生体重随海拔下降的程度最小,部分原因可能是胎盘的低氧适应。当前的研究很少有通过比较高海拔藏族和其他人群来探索胎盘在高海拔低氧适应过程中的作用,因此,我们通过对高海拔藏族和高海拔居住高加索人的胎盘效率的研究以
高考制度是关涉国家发展与个人幸福的重要制度。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我国高考制度改革在内容、形式与制度公平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进展。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高考制度改革已经步入攻坚期,为此,我们需要认真总结过去高考改革的经验与教训,以更好地达成高考改革共识,创新高考改革动力。江苏省是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的先行者与探索者,也是高考改革争议最多的省份。回溯与反思江苏省四十余年的高考制度改革历程,总结经验与
X射线脉冲星导航以其独有的特点和优势成为目前极具潜力的天文导航方式之一。X射线脉冲星定位定速导航是X射线脉冲星导航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接着介绍了相关理论,然后分别就X射线脉冲星定位定速系统中脉冲星的脉冲到达时间(Time-Of-Arrival,TOA)和周期联合估计、脉冲星观测轮廓SNR估计和导航滤波等关键技术展开研究,最后是全文总结和下一步工作展望。论文主要内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