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心血管疾病与肥胖都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心血管疾病、肥胖发病率与死亡率的日益增加不仅增加了社会经济负担,更会导致人们生活质量下降、社会生产力降低等问题。动脉僵硬度增加是预测心血管疾病早期血管病变的独立信号,因此研究者多以动脉硬化程度作为心血管疾病的指示指标进行一系列研究。关于肥胖与动脉硬化的相关关系探索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但关于二者的关联性结论仍存在争议。而且研究者多将关注点放在体质指数(BMI)与动脉硬化指示指标的定性关系探索上。国内外关于体重如何变化、变化多少会对动脉硬化程度造成何种影响的研究都较少。另外现有的相关研究大多存在只关注“体重减轻”或“体重增加”对动脉硬化的影响、研究对象为具有某些特征的人群(肥胖者、Ⅱ型糖尿病患者)、研究时间跨度小等不足,使得研究结论的适用性不够广泛。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目的为探索不同性别BMI和各体重变化指标对动脉硬化的影响及影响程度大小,为相关部门制定针对性的肥胖、动脉硬化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收集2011-2018年重庆某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人群体检资料。按照姓名、证件号等个人信息选择体检次数不少于2次的成年人(年龄≥18岁),并要求研究对象身高、体重、BMI无缺失情况、首次体检时未发现动脉硬化(一侧心踝血管指数(CAVI)≥9.0)。以上人群构成的随访队列共包含4393名研究对象,平均年龄47.35岁,其中男性3040人、女性1353人。随访结束时,共372人出现动脉硬化现象。本研究引入四种体重变化指标:绝对体重变化(该次体检体重与首次体检体重之差)、相对体重变化(绝对体重变化与基线体重之比)、年均体重变化(绝对体重变化除以随访年份)、绝对BMI变化(该次体检BMI与首次体检BMI之差)。并分性别将BMI、四种体重变化指标纳入研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法(RCS)绘制BMI、各体重变化指标与发生动脉硬化概率的剂量-效应曲线,探索各变量与动脉硬化的定性关系。以BMI、各体重变化指标为自变量,是否出现动脉硬化为结局变量,分别构建不同性别的Logistic回归模型以探索BMI、体重变化指标与动脉硬化的相关关系。采用多因素广义估计方程(GEE)模型分性别分析不同BMI、各体重变化指标亚组下该指标与CAVI变化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1)队列基线分析指出:(1)除年龄、HDL外,男性其余变量均值均大于女性(TC组无统计学意义);(2)男性各BMI分组的CAVI均值随BMI增大而减小;女性以体重正常组为参照,CAVI均值随超重肥胖程度的加深而增大。(2)各体重变化指标不同分组间动脉硬化发病密度无明显变化规律。女性肥胖者动脉硬化的发病密度最高(20.290/100人年)。男性10kg≤绝对体重减少<5kg者发病密度最高(17.073/100人年)。(3)RCS分析显示:男性发生动脉硬化的概率随着BMI数值的增大而有所减小,女性则相反;男性各体重变化指标、女性绝对体重变化、女性相对体重变化与发生动脉硬化概率间的剂量-效应曲线均存在约以“稍大于0”为折点,有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女性年均体重变化、绝对BMI变化与动脉硬化发生概率的剂量-效应曲线则在“0”附近有下降趋势,其余部分均呈现上升趋势。(4)与体重正常者相比,体重过轻均是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男性、女性β分别为3.896、1.588),超重均是动脉硬化的保护因素(男性、女性β分别为-1.506、-0.638);男性肥胖也是动脉硬化的保护因素(β为-1.221)。GEE模型显示:女性超重组BMI与CAVI变化值间存在正相关,BMI每增加一个单位,CAVI变化值平均增高0.068。(5)与绝对体重变化减少>10kg相比,男性、女性绝对体重变化≤5kg者是动脉硬化的保护因素(男性、女性β分别为-1.501、-1.628);而男性体重增加>10kg者是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β=1.287,P=0.005)。GEE模型显示:女性绝对体重减少>10kg组对CAVI变化值影响最大,此时体重减少每少一个单位,CAVI变化值平均降低0.394。女性10kg≤绝对体重减少<5kg组与CAVI变化值有正相关,此时体重减少每少一个单位,CAVI变化值平均升高0.296。(6)与相对体重变化减少>10%者相比,男性、女性10%≤相对体重减轻<5%者、相对体重变化≤5%者是动脉硬化的保护因素(β值分别为-0.740、-0.670、-1.125、-1.018);男性、女性相对体重增大>10%者则是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β分别为1.362、0.938)。GEE模型显示:女性相对体重变化≤5%组与CAVI变化值间存在负相关,此时相对体重变化每增加一个百分点,CAVI变化值平均降低0.027。(7)与年均减重>3kg者相比,男性、女性1kg<年均减重≤3kg者、年均体重变化≤1kg者都是动脉硬化的保护因素(β值分别为-0.588、-0.756、-0.792、-0.757);男性、女性年均增重>3kg者则是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β分别为1.424、1.657)。GEE模型显示:女性年均体重变化≤1kg组与CAVI变化值间存在负相关,此时年均体重变化每增加一个单位,CAVI变化值平均降低0.129。(8)与绝对BMI变化减小>2kg/m~2者相比,男性1kg/m~2<绝对BMI减小≤2kg/m~2者、男性、女性绝对BMI变化≤1kg/m~2者是动脉硬化的保护因素(β分别为-0.601、-0.998、-0.786);男性、女性绝对BMI增加>2kg/m~2者则是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β分别为1.107、0.709)。GEE模型显示:女性绝对BMI变化≤1kg/m~2组与CAVI变化值间存在负相关,此时绝对BMI变化每增加一个单位,CAVI变化平均降低0.117。结论(1)男性发生动脉硬化的风险大于女性。(2)与体重正常者相比,体重较轻者发生动脉硬化的风险较高,超重者发生动脉硬化的风险较低;另外,男性肥胖者动脉硬化的风险也较低。(3)女性体重变化较稳定者,各指标减小幅度变小或增大幅度加大,CAVI变化值可能会有所减小。女性超重者BMI与CAVI变化值间可能存在正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