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喀斯特山区土地开发项目工程类型对土壤肥力影响评价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oweizhan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贵州省喀斯特山区新实施的土地开发项目为研究对象,在安龙、惠水、黔西、习水四个县选取44个土地开发项目,采集土壤样品132个。调查了贵州喀斯特山区土地开发项目的主要工程,研究土地开发项目工程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并对土地开发项目区土壤进行了肥力评价,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土地开发工程中采取全铲平整法进行土地平整,在石灰岩和页岩区域土壤的物理性粘粒含量平均增加21.97%和26.90%,在白云岩和砂岩区域土壤的物理性粘粒含量平均减小19.95%和23.92%;在石灰岩和白云岩区域土壤pH值分别平均增大3.45%和5.69%,在砂岩和页岩区域土壤pH值平均减小9.99%和14.68%。采取全铲平整法使土壤质地变砂或变粘和pH变高或变低都会使土壤的肥力降低。采取表土剥离平整法有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  (2)、土地开发工程中采取表土剥离平整法和全铲平整法进行土地平整都会降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含量,但采取全铲平整法的影响变化的幅度要大很很多多,其平均变化幅度为60.51%和44.02%,是采取表土剥离平整法的4.34倍和3.18倍,采取全铲平整法会极大地降低了有机质和全氮的含量。  (3)、土地开发工程中采取全铲平整法对土壤水解性氮含量平均降低幅度为47.87%,其平均减小幅度是采取表土剥离平整法的5.78倍;采取全铲平整法对土壤有效磷含量平均降低的幅度为83.48%,是采取表土剥离平整法的3.86倍;采取全铲平整法对土壤中速效钾含量平均降低幅度为52.48%,是采取表土剥离平整法的10.76倍。采取表土剥离平整法对土壤性质的影响较小,能有效地保持土地开发后土壤的肥力,而采取全铲平整法使得土地开发后土壤的肥力大幅度下降,特别是土壤中的速效氮磷钾降低极为明显。  (4)、项目区修建的蓄水池对土壤的养分性质没有明显影响,但是它能提高土壤的抗旱能力,。经计算蓄水池蓄水量达到3.0m3/亩时,可满足项目区耕地一次补偿性保苗抗旱需水。田间道路的布置对新开发的耕地土壤理化性质无明显影响,但是合理的布置田间道路,可以影响农民的耕作施肥习惯,有利于耕作后期的土壤培肥。种植绿肥能可以较好地提高土壤有效氮磷钾的含量,是提高新开发耕地肥力有效的方法。  (5)、以项目区为评价单元,选择耕地土壤物理性粘粒含量、土壤酸碱度、土壤有机质、土壤水解性氮、土壤有效磷、土壤速效钾、蓄水池抗旱供水量、水沟密度、田间道密度、土地平整方法作为评价指标,;以土地开发后耕地土壤各指标的平均变化幅度大小作为依据,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土地开发项目区耕地土壤肥力进行评价。调查评价的44个土地开发项目中,土壤肥力达到高等1等的项目只有1个,占总数的2.27%;土壤肥力为中等2等的项目有15个,占总数的34.09%;土壤肥力为低等3等的项目有28个,占总数的63.64%。说明贵州喀斯特山区新开发出来的耕地的土壤肥力普遍偏低。
其他文献
利用基因工程得到的转Bt抗虫作物大大缓解了虫害给作物生产造成的危害,使作物大幅增产,并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但转Bt基因作物大规模商品化的潜在生态风险受到国内外学者广
自从硒被认可为人体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以来,被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且硒肥对提高茶叶含硒量和提高茶叶品质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一直以来惯用的Na2SeO3易被土壤固定,影响
采用定位监测和分级化验方法,研究盆地丘陵区两种典型旱地轮作方式(玉米-油菜轮作和玉米-小麦轮作)下石灰性紫色土磷素形态组成特征、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主要结论如下。(1)两
本文通过大田和盆栽试验,比较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在改善土壤环境,提高烤烟品质及防治烟草病害等几个方面的功能,实验结果表明:  生物药肥促进土壤细菌、放线菌的生长繁殖,抑制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