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对痛负性情绪大鼠杏仁核细胞突触可塑性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来源 :中国中医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2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相关联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含有感觉、情绪、认知等多个维度。近年来,有关痛情绪及痛认知障碍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众所周知:边缘系统参与脑记忆、感觉和情绪活动。杏仁核是边缘系统的一个重要核团,被称作“情绪脑”,是脑内调节与焦虑、恐惧相关行为、自主活动和激素水平等生理反应的关键结构。慢性疼痛除了疼痛过敏、认知、精神心理的变化外,还伴有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慢性痛可导致脑结构及功能的可塑性变化,脑解剖学结构重组,脑皮层灰质密度的改变。慢性痛中杏仁核突触可塑性功能发生变化可能与突触前后蛋白变化有关,谷氨酸是神经系统中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丫-氨基丁酸(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突触后密度蛋白95(PSD-95)是突触后致密物中的重要结构蛋白,可将位于细胞膜上的谷氨酸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和位于细胞内的信号转导系统联系起来,突触前基质蛋白Piccolo蛋白位于突触前细胞质基质活性区,在大脑神经递质传递中有重要作用。针刺作为缓解慢性痛的有效且方便快捷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疗效显著。随着对痛情绪在慢性痛发展过程中重要性的研究,发现针刺可以治疗疼痛诱发的情绪改变,针刺可以缓解抑郁、焦虑、失眠等情绪障碍性疾病以及疼痛诱发的负性情绪。我们前期研究观察到:重复电针改善慢性神经痛性负性情绪大鼠疼痛的感觉成分和痛情绪成分的作用可能分别与其上调杏仁核促皮质释放激素受体(CRF)-1R、(CRF)-2R、谷氨酸N-甲基-D-门冬氨酸(NMDA)受体亚型NR2B、γ-氨基丁酸(GABA)受体亚型A和C基因表达和阿片μ受体(MOR)蛋白表达,抑制谷氨酸受体GluA1的降低有关,但其机制仍远不清楚。本研究拟在同一慢性疼痛负性情绪模型上,观察电针“足三里”-“阳陵泉”对动物痛行为的感觉成分和情感成分的影响,它与杏仁核神经细胞突触可塑性相关分子GABA受体亚型A β 2,B1,Glu-NMDA受体亚型NR1,突触蛋白PSD95及Piccolo表达变化的关系;杏仁核内微量注射GABAA及GABAB受体拮抗剂,验证它们参与电针改善动物痛感觉成分和痛情感成分效应的情况,并用透射电镜观察杏仁核细胞突触超微结构的变化,试图从结构和功能相结合的角度,探讨杏仁核介导的针刺缓解慢性痛的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第一部分实验: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6只(230g-250g),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CCI+NA(chronic compressive injury+NA)模型组,CCI+NA+ 电针(EA)组,CCI+NA+麻醉电针(AEA)组,其中每组8只用于Real-timePCR,其余6只用于Western Blot检测。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行左下肢坐骨神经结扎术,恢复三天后进行足底电刺激造成负性情绪模型。电针组和麻醉电针组电针刺激双侧“足三里”、“阳陵泉”,1mA,2/15Hz,每天1次,每次30分钟,共7天。电针干预后,即刻将放入条件控制箱20分钟,大于两小时后,放于非条件控制箱20分钟。采用痛觉测定仪测定大鼠双侧足底热辐射痛阈值,取双侧缩足潜伏期差值(PWLD),采用条件性位置偏恶系统测定痛情绪方面。动物直接取材后分别采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检测杏仁核内突触可塑性相关分子GABAAβ2,GABAB,,Glu-NMDA-NR1,PSD95 及 Piccolo 基因及蛋白表达。第二部分实验: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0只(230g-250g),随机分成5组:正常组,CCI+NA+生理盐水组,CCI+NA+EA+GABAA抑制剂(Flumazenil)组,CCI+NA+EA+GABAB抑制剂(Phaclofen)组,CCI+NA+EA+DMSO溶剂组,每组10只(数据完整者6只)。正常组除外,将其余各组大鼠左下肢坐骨神经结扎。恢复5天后,除正常组外,余下4组在脑立体定位仪上实施双边杏仁核埋管(坐标:P:2.5mm,L,R:4.5mm,H:7.7mm),7天后造负性情绪模型,双侧分别微量注射生理盐水0.5 μL/次/侧、GABAA抑制剂 Flumazenil(2 μ g/μ L)0.5 u L/次/侧、GABAB抑制剂(Phaclofen)(2μ g/μ L)0.5 μ L/次/侧、DMS0 溶剂(5 u g/μ L)0.5 μ L/次/侧,推进速度 0.1 μL/min,注射完成之后,将大鼠固定于鼠架上电针刺激双侧“足三里-阳陵泉”参数为1mA,2/15Hz,每天1次,每次30分钟,共7天。电针结束后,测定大鼠双侧足底热辐射痛阈值,计算双侧缩足潜伏期差值(PWLD)及大鼠在条件控制箱停留时间。第三部分实验: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6只(230g-250g),实验动物分组、模型制备、电针和麻醉电针干预、热痛阈测定、条件位置偏恶检测同实验一,用4%多聚甲醛和2%戊二醛混合后灌流后取材,运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杏仁核细胞突触界面相关参数的变化。每个样本任选15个视野拍照。每个视野任选1个突触前、后膜及突触囊泡较为清晰的突触,采用图像分析软件OPTPro3000。统计学处理:所得实验数据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SD)表示,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重复性单因素方差分析(行为学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选用LSD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结果:1电针对慢性痛大鼠痛感觉和情绪成分行为反应的影响造模后(CCI+NA),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PWLD显著增加(P<0.001),在条件控制箱停留时间显著缩短(P<0.001),提示:动物痛阈降低,负性情绪产生。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和麻醉电针3天和7天后PWLD显著降低(P<0.05),在条件控制箱停留时间显著延长(P<0.05)。电针组与麻醉电针组相比,两组PWL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麻醉电针3天后条件控制箱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7天后两组条件控制箱停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电针改善了痛反应的感觉成分和负性情绪成分。2电针对杏仁核突触可塑性相关分子GABAAβ2,GABAB1,Glu-NMDA-NR1,PSD95及Piccolo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定量RT-PCR及Western Blot的结果表明,造模后模型组杏仁核内GABAAβ2,GABAB1,PSD95基因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Piccolo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谷氨酸NMDA-NR1基因表达有上升趋势(P>0.05),其蛋白表达明显上升(P<0.05)。电针后,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NMDA-NR1、GABAAβ2,,GABAB1,PSD95基因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Piccolo基因表达明显上升(P<0.05);而麻醉电针组NMDA-NR1、GABAAβ2,GABAB1、PSD95基因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显著上调(P<0.05),Piccolo基因表达明显下降(P<0.001)。这些结果提示:NMDA-NR1,GABAAβ2,GABAB1,PSD95,Piccolo可能参与针刺改善慢性神经痛感觉的成分,Piccolo有可能还参与电针改善慢性痛负性情绪的作用。3杏仁核内注射GABAA和GABAB受体拮抗剂验证其参与针刺改善痛感觉和/或痛情绪的作用造模后,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PWLD值显著增加(P<0.001),电针3天后,与模型组相比,DMS0溶剂对照电针组PWLD明显缩短(P<0.001),提示该溶剂不影响电针改善痛感觉成分的效应,其余各组未见明显变化(P>0.05);与GABAA抑制剂电针组、GABAB抑制剂电针组相比较,DMSO溶剂对照电针组PWLD明显缩短(P<0.01)。电针7天后,与模型组相比,DMSO溶剂对照电针组PWLD明显缩短(P<0.001),GABAA抑制剂电针组、GABAB抑制剂电针组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GABAA抑制剂电针组、GABAb抑制剂电针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即说明杏仁核内注射GABAA和GABAB抑制剂,使电针的镇痛效应明显减弱。造模后,各组大鼠在条件控制箱停留时间显著减少(P<0.001),电针3天后,与模型组相比,DMSO溶剂电针组在条件控制箱停留时间显著增加(P<0.01),提示该溶剂不影响电针改善痛情绪成分的效应,其余各组未见明显变化(P>0.05)。与GABAA抑制剂电针组、GABAB抑制剂电针组相比较,DMSO电针组在条件控制箱停留时间显著增加(P<0.01)。电针7天后,与模型组相比,DMSO电针组在条件控制箱停留时间显著增加(P<0.001),GABAA抑制剂电针组、GABAb抑制剂电针组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GABAA抑制剂电针组、GABAb抑制剂电针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在杏仁核内阻断GABAA、GABAb受体后,削弱了电针改善模型大鼠痛情绪的作用。上述结果表明:GABAA和GABAB均参与电针改善慢性神经痛负性情绪大鼠的痛感觉及痛情绪成分的效应。4电针对慢性痛负性情绪大鼠杏仁核突触结构变化的影响与正常组比,模型组大鼠杏仁核突触活性带长度、突触后致密物厚度和突触界面曲率明显减少(P<0.001),突触间隙明显增宽(P<0.001);与模型组比,电针以及麻醉电针后,大鼠杏仁核突触活性带长度明显增加(P<0.001),突触后致密物厚度明显增加(P<0.001),突触间隙宽度明显减少(P<0.001,P<0.01),电针组突触界面曲率增大(P<0.05),麻醉电针组突触界面曲率无明显变化(P>0.05);电针组与麻醉电针组杏仁核突触界面参数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电针可明显改善慢性神经痛负性情绪大鼠杏仁核突触间隙的增宽,突触前活性带的长度、突触后致密物(PSD)厚度及突触界面的曲率的减低。小结1、电针“足三里-阳陵泉”可以改善神经病理性慢性痛负性情绪大鼠痛的感觉成分和情感成分的行为学反应。2、电针改善痛感觉成分的作用可能与上调大鼠杏仁核NMDA-NR1、GABAAβ2,GABAb1、PSD95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及Piccolo基因表达水平有关,电针改善痛情绪成分的作用可能与上调大鼠杏仁核Piccolo基因表达水平有关。3、阻断杏仁核内GABAA以及GABAB后,电针的镇痛效应以及改善痛情绪的作用明显减弱,GABAA和GABAb受体可能同时参与了痛感觉成分与情感成分的调节。4、电针可以改善慢性痛引发的杏仁核神经细胞突触可塑性变化,调节杏仁核突触界面,明显减小突触间隙,增加突触前活性带的长度、突触后致密物(PSD)厚度及突触界面的曲率。其改善突触可塑性可能与其调节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关。
其他文献
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结构综合性能良好,在我国客货共线铁路隧道内已有一定规模的应用,但由于其采用两个独立的弹性块体支承钢轨,保持轨距的能力相对较弱,目前仅在我国时速16
南宋词人吴文英,词今存三百四十首,其中恋情词一百二十余首,约占总数的百分之三十五,绝对数则超过南宋、北宋词人,其恋情词的抒情对象主要是苏州的一位民间歌妓和杭州的一位
一、挖掘教材活力新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变化,是保持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的重要条件。若教材本身具有新颖性,教
应用列车-线路耦合动力学理论及仿真软件,分析了高速运营线路轮轨系统动力学响应并与实测结果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采用我国典型高速车辆及无砟轨道结构,系统分析了高速铁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的迅猛发展,移动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远距离学习模式应运而生。利用移动教学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云班课教学模式提高学生邮轮实用英语能力,文章作者
为研究高速铁路斜拉桥在地震作用下的车-桥耦合动力响应及列车走行性能,以新建杭长客专铁路长沙段(112 m+80 m+32 m)槽型截面独塔斜拉桥为研究对象,利用车-线-桥耦合动力学分